字典翻译 作文 读后感作文 其他读后感 品三国读后感800字

品三国读后感800字

其他读后感   2025-01-04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做为任何一本叙述三国的书来说,无疑是最好的诗,也是三国历史最好的写照。三国,短短的一百年的岁月,不知道为我们的童年留下多少美丽的记忆,赤胆忠心,一心为匡复汉室,最终遗恨于白帝城的刘备、雄心大志,耗尽一生精力,只为统一中国的曹操、鞠躬尽瘁,只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的诸葛亮,哪一个不是我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伟大人物,三国给我的影响可以说是巨大的,只要是关于三国的一切东西,我都会想办法弄到手,游戏啦、书啦都是我每天的精神粮食,可说我的生活是在三国中酝酿出来的。

  自从接触到易中天的《品三国》系列之后,我对三国的许多看法都悄然骤变,以前,我都以为自己已经把三国演义的历史背的滚瓜烂熟了,自认是三国通,可是在看到易中天解读三国这段历史的时候,愕然发现,自己以前的想法是多么的无知和幼稚,就像我们读书越读的越高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懂得其实很少,甚至完全曲解了。三国不仅仅是一段扑朔迷离的历史,也是一段值得大家来慢慢品读的故事。

  曹操,一个在我印象中是个大奸大恶之人,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完全不把当时的汉献帝放在眼里的奸臣,可是通过易中天的分析之后,确实不可否认的是,曹操的的确确称得上是三国时代的大英雄。曹操不仅把当时颠沛流离的汉献帝接到许昌,而且还帮助没落的东汉王朝建立起一定的威仪,尽管这对已经行将就木的大汉王朝来说已经是无所谓的了。此外,曹操也把战事频繁,导致百姓生灵涂炭的中国北方给平定了,这绝对是一项功绩,当然这背后确实千千万万的人所奠下的和平和安宁。曹操有功也有过,就拿他屠徐州的百姓为例,这就是不可取的例子,史书上的说法是“泗水为之不流”,可想而知死了多少的人。

  当然,有人会为曹操辩护,三国是个战乱的年代,战争杀人是不可避免的,可是曹操却为了报复而屠城就是他的不对了。事后曹操也为此事深感愧疚,所以在之后的官渡之战的时候,也把白马的百姓迁走,以免遭到袁绍的报复而惨遭灭顶之灾,这也算是一种补偿了吧。曹操统一北方的同时,也鼓励大力生产,使到东汉连年战争所带来的破坏和生产力的下降,得以有个喘息的机会。曹操鼓励屯田,屯田的主要目的当然是用在军粮可是这也使到原本荒芜的土地得以发展,就像易中天在《品三国》中说的,“当曹操在丰衣足食的事后,袁绍在北方吃桑葚,袁术在淮南吃河蚌,沒有桑椹和河蚌吃的,就吃人”,“所谓大灾人相食”,三国表面看起来非常的波澜壮阔,也孕育出许多的英雄,可是哪一个不也是踩在尸骨上慢慢走出来的?

  曹操的一生疑点重重,曹操的杀荀彧和崔琰更是令人所不齿。荀彧作为曹操幕后的功臣,一直受到曹操包括同僚的尊敬和爱戴,三国志中许多问题之后,总少不了荀彧的看法和建议,曹操基本上都采纳了,所以曹操和荀彧的关系可说是挺不错的,不过就像易中天所说的一样,他们俩还是在政治路线上发生了碰撞,而碰撞的结果是荀彧被杀,史书上的说法是“以忧薨”,就是犹豫而死的意思。荀彧作为曹操集团的“诸葛亮”确实和诸葛亮极为相似,荀彧和诸葛亮我认为都是“理想主义者”,就是硬要把不可能的任务给做完,硬是要把死马当活马医,就是要恢复大汉王朝。荀彧正是因为看上了曹操有恢复汉室的能力和心意,所以才弃袁绍奔曹操,希望曹操能重整东汉王朝。

  曹操早期可能是有匡复汉室的心意,可是渐渐的就没有了,可是荀彧的心还在,所以尽管曹操已经变卦了,可是荀彧始终还是要维护汉室的,所以在曹操封魏公的问题上持反对意见。曹操随着功劳越来越大,野心也慢慢的大了起来,曹操完全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把东汉王朝给废了,可是曹操却不想背负这个篡国的罪名,所以一直到进魏王之后,再也没有窥视帝位了。我觉得曹操最终没有称帝,也许是念在荀彧的请份上,曹操不可能看不出荀彧投奔他的原因,更不会不知道荀彧绝对不会赞成他称帝,因此曹操封了魏王之后,也就罢手了。

点击显示
标签: 萤火虫 读后感 作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zdfyzw-1169468/
其他读后感推荐
热门其他读后感推荐
  • 古诗文
  • 外国名著
  • 选读推荐
  • 观后感
  • 小学生读后感
  • 初中读后感
  • 高中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读书心得
  • 其他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