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伯家的苔丝(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读后感篇
德伯家的苔丝(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读后感 第(1)篇
是悲剧也是一种解脱!忘了是怎样的机缘巧合选择把它加入书架并且开始了它的阅读之旅。
【悲剧——源于自身源于家庭
这个故事要从苔丝的父亲听说自己是贵族血统之后,他开始了幻想。也许是长时间的贫困折磨,家里的每一个人都渴望过上好日子。懒散的父亲,迷信的母亲,让苔丝去认阔亲戚,然后通过亲戚嫁给绅士。不仅母亲,甚至连年仅九岁的弟弟也想着苔丝嫁给高贵的绅士,便能坐上大马车了。这个时候,只有苔丝是清醒着的,她厌恶这件事所以她没有选择听从。可是渐渐地,无尽的空想与荒谬,在无形转变成对苔丝的压榨。直到老马王子的死,让苔丝冲满了自责充满了负罪感,她觉得应该要为这个家庭做些什么,后来她选择了听从母亲的话。或许悲剧就是这样么开始了。这一天,苔丝来到了一处庄园,碰到了德贝维尔先生。或许是命中注定那天看见苔丝并垂涎她美色的是一个卑鄙下流的人,她并不知道这一次的会面潜藏着她人生戏剧中的“悲剧性灾难”,所以,最后她还是在虚荣的父亲、势利的母亲和自私的兄弟姐妹们的共同努力下选择了去所谓的有钱亲戚的家。
【悲剧推手——德贝维尔
特兰里奇,那个所谓的亲戚家所在的地方。在那里,苔丝遇到了卑鄙下流垂涎她美色的德贝维尔,还被这个邪恶卑鄙的男人诱奸了,没想到的是苔丝竟然还生了一个孩子,尽管那个孩子生下来后没多久就死了!自从那事开始,她无助过,却没有人帮助也没有人同情,一切都要变得小心翼翼,面对着流言蜚语,她只能保持着沉默,一个人默默疗伤。不过好在苔丝还算坚强,尽管有多么不如意,她还是很勇敢地面对生活了。只是,没想到的是,她和德贝维尔的缘分不仅止于此,最后在等待丈夫归来的过程中,又一次因为家庭的原因,她又一次德贝维尔纠缠在了一起,并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大悲剧!
【悲剧推手——克莱尔
经过德贝维尔事件后,她选择了远离家乡来到斯图尔堡的一个小镇,在这地方她似乎迎来了春天。没错,她遇到了克莱尔,那个曾在马洛特村参加过他们村社舞会的过路人,虽然不是同她跳的舞。克莱尔,牧师的儿子,苔丝喜欢的人,苔丝爱的人,每每面对着克莱尔的求婚,她想起了自己痛苦的过去,她认为自己配不上他,她只能克制着自己的情感去拒绝他,尽管那是她爱的人。后来,苔丝有想过要把她心中隐藏着秘密告诉克莱尔,可是到了最后她还是没有勇气说出口,秘密也就一直放在了心底。经过克莱尔的多次求婚,在爱情的甜蜜冲击和对内心的绝对遵从之下,她最后答应了克莱尔的求婚。在新婚之夜苔丝最终把秘密说了出来,克莱尔把她当成了一个骗子,一个伪装纯洁的荡妇。最后,还是选择离开了她,而且远走他乡。而苔丝则是选择了等待,希望她的丈夫能有一天回来找她。
【命运的捉弄
等呀等,没有等回丈夫,反倒等到了魔鬼——曾经伤害她的德贝维尔。尽管她对他一直是很抗拒的,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母亲病了,父亲死了,家也没了,丈夫依旧未归……这一切,又似乎是逼迫着苔丝重新做出选择。最后,她似乎妥协了、麻木了,她又跟德贝维尔在了一起。可是老天又跟她开了个玩笑,她以为不会再回来的丈夫克莱尔又回来找她了,命运真会捉弄人呀!后来,崩溃了的苔丝把德贝维尔给杀了,然后去找了丈夫克莱尔,尽管和克莱尔待的时间仅仅只有几天,但是却是苔丝最幸福的日子了。不过令人痛心的是,苔丝最后还是被执行了死刑。
【感受
看书过程中,看到关于对德贝维尔的描述会很气愤。看到克莱尔知道苔丝秘密以后的表现很痛心,看到苔丝父母的虚荣、对女儿的漠不关心让人很难过……不由自主地带入个人感情,不由自主地替苔丝担心,为她心痛为她难过,我希望她能够再勇敢点,不软弱。嗯,她做到了,尽管结局有点惨,但或许对她来说,那应该是一种解脱!
德伯家的苔丝(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读后感 第(2)篇
在春暖花开的时节特意选了一本看上去是爱情故事的书,读完之后心情却很压抑。这本书本科时候一门叫维多利亚时期小说的选修课的老师推荐过,忘记了为什么当时没有读。苔丝的悲剧人生是由她的家庭和当时的社会道德、宗教体系共同造成的。父亲不务正业却总对毫无用处的贵族血统念念不忘,母亲没有主见也只把苔丝当作提高自己生活水准的工具。另一方面,社会道德评判标准和宗教的信条又对女性失贞零容忍,把罪责单方面归咎于女性,年少的苔丝被诱奸之后,从无知单纯变得敏感脆弱,克莱尔的绝情更是给她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在女性意识觉醒和妇女解放之前的那段时期,女性身心都是男性的附属品,在某种意义上,当时宗教的清规戒律对人性和欲望的束缚与鲁迅描绘的情景是相通的,即满纸的仁义道德,都住化为“吃人”二字。即使有反叛意识的异教徒克莱尔,在面对传统的童贞问题时,还是理性战胜了情感,抛下苔丝远走他乡。等想明白这个问题,再回头却为时已晚。在那样的环境下,苔丝优柔寡断的性格也让人叹息。她总是为家人考虑的太多,即使她的家庭是那样拖累她;遇到克莱尔之后,她又把克莱尔当作她世界的全部,她足够善良,懂得善恶,却没有自我意识,阿历克知道她的软肋,所以两次乘人之危,在苔丝家中陷入窘境的关头诱骗她并且得手。无论如何,苔丝在杀死阿历克之后,还是和心爱的克莱尔共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那几天大概是她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有爱人相守,换做有人呵护她,而不用她在一味的付出,正如她给他信中写的那样,死在他的怀里也是幸福的。这几天脑子里总在循环以父之名中带有宗教意味的那句“每个人都有罪,犯着不同的罪”。作为无神论者,我有时也会想西方宗教,譬如基督天主教之类,究竟是怎样通过造神,做到控制人的思想和精神的。从世俗方面看,教会要把控制权牢牢抓在手里,大概是因为以宗教之名会使许多事情都变的容易起来(比如阿历克的宗教狂热),而且教会名下的财产也是数量可观。而教徒信教,也是给自己找个精神寄托,给自己做过的错事找个导流渠道,祈求不存在的神的赦免,换个自己的心安理得吧。
德伯家的苔丝(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读后感 第(3)篇
《苔丝》-托马斯·哈代
2472018.12.15.
一个英国乡村小姑娘的后半生、短暂的后半生。苔丝·德贝菲尔在16岁时初见安琪尔·克莱尔和亚雷克·斯托克(德伯维尔),缘分这东西也真是说不清,不然,为什么两人都是因为美貌而被苔丝吸引,一个就让她爱到宁愿低到尘埃里,而另一个却引起了她的极度不适呢?
苔丝真的是太可怜了,查了一下英里和公里的换算,大概是1英里≈1.6公里,她在荒原上走30英里,我的天呐,想想就很累啊。
被亚雷克强奸这个事儿,为什么大家要把责任都推在苔丝身上呢,明明犯错的不是她呀!尤其后来安琪尔走后苔丝再次遇见亚雷克的时候,亚雷克竟然有脸说让苔丝不要再勾引他,真的是气死我了,哪个行为、哪个动作表示苔丝勾引你了,苔丝你倒是跑啊,有啥不好意思,安全最重要啊!好想把他俩从书里抽出来吊打一顿啊!想想现在,不是也这样吗,年轻小姑娘被强奸或者骚扰,事件下的评论里总有一些声音在说:“还不是小姑娘穿的少”“小姑娘平时就爱打扮”,穿的少碍您什么事儿了,爱打扮花您钱了?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安琪尔更是过分,自己也是有过往的人啊,为什么要求人家轻易就原谅他可他却有那么深的偏见,说什么世俗都是土,教条都是鬼,其实自己还不是尘世的一粒沙,一样的随波逐流,一样的渣。莫名想到之前看的一个小视频,一个大约11、12岁的小男孩和两个女性家长在鬼屋出口处,都以为不会再有鬼了,结果还有最后一道坎,男孩一瞬间就躲在两个家长后面,5秒钟之后又开始耍横,做出要踢打“鬼”的动作,真的,好可怜的感觉。也不是说有多少人能挺身而出直接挡在家长前面,而是这个画面一展现,就是觉得很讽刺,好像一下子就看到了家教,一下子就看到了这个社会的缩影,很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