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缺什么,日本缺什么 读后感篇
中国缺什么,日本缺什么 读后感 第(1)篇
中日“一衣带水”,却相距近乎地球一周的距离。我很钦佩近藤先生在这本书中对中日文化所作出的客观评价,20年间,日本的经济看似不进反退,而中国却依靠改革开放,“一举”成为世界经济第二大国,这一进一退好像说明中国已经强于日本,但事实是,中国的服务行业和日本依旧相差十万八千里,真正的尖端技术我们根本没有掌握,我们的医疗、卫生仍然有着很长的路要走,反观日本这“失去的20年”,真的什么都没有做吗?日本老龄化问题已经极其严重,而问题的背后则是日本这20年来,将其医疗、社会福利、服务等做到极致的结果。来说技术,从2000年到2011年,日本人在科学界先后拿到了11个诺贝尔奖,而中国呢?仅在1984年由中国台湾的一位科学家荣获诺奖,中国大陆无一人获得,这难道不能说明我们的尖端科技和日本还相差甚远吗?中国人在技术上已经追上日本十之八九,但如果想真正超越,这最后的十分之一还需要不知几个十年才能实现,日本是一个“保守”的国度,科学家有耐心在一个领域钻研一辈子,企业职员愿意在一家公司工作到退休,而中国人缺少这种“耐心”,但这不见得就是坏事,中国的竞争态势比日本强了很多倍,同一岗位前来竞争的人才太多太多,其他公司稍有更好的待遇、薪水,我们的职员便会跳槽,中日两国30岁以下的企业职工跳槽概率刚好相反,凡事都要从利弊两方面来分析,中国的市场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人才流动”才会“富有生机”,一个岗位当然由最优秀的年轻人做才会有最大的效率并且收获最大的效益,再观日本,老年职工几乎占据一大半江山,年轻一代少有机会,泡沫经济破灭后“失去的一代”现如今成为了“草食族”,无远见、无动力,已然没有了70年代日本年轻人的那种生活状态。世事变迁,沧海桑田,20年转眼逝去,我不知道20年后中国会是什么样子,我更不知道日本乃至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样子,我只知道现在的中国与日本应该互相学习,两国的优势与劣势刚好互补,希望两国的关系可以越来越好……n2017.03.01 5:02pm
中国缺什么,日本缺什么 读后感 第(2)篇
本书作者近藤大介是日本出版社曾驻中国的一名记者,长年居住在中国,还娶了个中国老婆,此书便是这样一个富有“中国特色”的日本人眼里的中日文化。
在写中国的部分,许多批评说得都比较含蓄且委婉。中国人普遍缺乏团结一致的团队精神,缺少服务意识,和细腻的技术。此书写于六年前,六年后的今天再看这每一点都是现今中国努力在弥补的地方,这六年间中国也发生了许多变化,国家也在开始提倡工匠精神、诺贝尔奖、华为的崛起、中国服务业质量的提升,正是对这些缺点的弥补。许多不足并不是没人说便不存在,真正的大国风范不是不允许有缺点的出现,而是正视自己的不足。不能盲目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
不过作者在面对自己国家时,下笔却丝毫不留情面,第二章讲日本人首要缺什么,缺的居然是责任感,这一章是看得我瞠目结舌,一直以为日本人是很细致很耐心的性格,骨子里居然是因为缺乏责任感才出来那么多的规章制度。依照这个逻辑,再去看日本的许多做法,便突然解释的通了。
不过所有的体验和看法只是来自书本和新闻,还是蛮希望有机会可以亲身去日本体验一下这种中日文化差异。
中国缺什么,日本缺什么 读后感 第(3)篇
这是一本被低估的良心作品。作者作为一个长年待在中国的日本人,客观地对比了中日两国,生动的事例耐读且引人深思。我认为作者的观察十分细致,而且有理有据。但是我不能全盘接收的原因有两点:第一,我们每个人因为所处环境的局限,所以天然地导致观点会存在不完整不全面,当作者表达一些关于中国的观点,我仿佛是在和一个中国人对话,我知道这是他实实在在的感受,但是我仍然想和他有所辩驳;第二,中国现在最大的特点是飞速的变化,这本书描述的现象大概是2010年前后,五六年就足以让当今的中国天翻地覆。即使鉴于以上两点原因,本书的观点也足够犀利,对中国对日本皆是。本书围绕服务、技术、公司团队特点、国民性格、年轻一代等对中日两国进行对比,因为刚刚看了《菊与刀》,还有《晓说》里介绍日本的视频节目,所以我发现了一些存在矛盾冲突的观点。总之,多看,多对比,多思考,然后带着心中的疑问飞到日本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