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阳 读后感篇
看完『斜阳』 感受到了比『人間失格』更深层的压抑和痛苦感n书里每个角色都是太宰治人性层面的不同写照n“我还有一个很不好意思的请求。妈妈遗物中那件夏布衣服,就是姐姐说让直治明年夏天穿而特地为我改的衣服,请你把它放在我的棺内吧。我真想穿它啊。 ”n这段话一下就让人想到他在『晚年』里的句子n“我本想这个冬日就去死的,可最近拿到一套鼠灰色细条纹的麻质和服,是适合夏天穿的和服,所以我还是先活到夏天吧。”n原本最令我厌恶的直治却成了让我觉得最可怜的人 因为自己的身份让他无法真正融入民众之中n无法企及至高的善良与洁净 便坠入地狱万丈深渊n在给姐姐写的遗书中 的“我是贵族” 才是真正的可悲与无奈n即便是再怎么与命运抗拒 对他而言似乎只有以死解脱这一条路n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抗争 不论是『斜阳』里的和子还是直治n是『人间失格』里的叶藏还是『维庸之妻』女性形象的缩影n都如太宰治所说n人活在这世上,真是件不容易的事,到处都有枷锁来束缚住你,哪怕是稍微动一下,也会冒出血来。人活着是因受到欲念的驱使而存在,我觉得也并无不妥,但从某种层面讲,欲望到了一个既定的高度便会达到一种无欲无求的境地。就像一旦别人问起自己想要什么,那一刹那反倒什么都不想要了。原本会觉得一切都是既定 但却传来来自灵魂深处的拷问n「世間というのは、君じゃないか?」n人们总喜欢用自我认知的界限去限制他人 甚至意图用自己的思想去束缚他人n所谓世间 不过是每个人意念融合的缩影 由无数个个人意念累积起来的欲求形成一个巨大的桎梏,代表着这个世间既定的衡量标准n如果违背 便会被世间所抛弃。 最根本的 是被自己抛弃n这样 就会失去自己作为人的资格n这样 渐渐地就会没有活下去的欲望了 而且日复一日的绝望n感谢所有的经历 让我在能够聆听到他文字传来心声的同时 也能学会将一切的黑暗与痛苦化作生的希望 砥砺前行n一切都会过去 是非对错终将付诸东流。白驹过隙 沧海一粟 我在这个世界上又能留下多少的痕迹?n生如逆旅 日暮归途 莫问归处n引一段文中最喜欢的句子作结吧n在这个世上,必定存在着一两个那样的美丽之人。我暗自想,因为其他任何人都看不见他额头上的月桂树冠,他会受尽委屈,也没有人愿意嫁给他来照料他,所以,我要嫁给他,伺候他一辈子。太宰治 真是一个温柔的人n
直治,一个没落贵族,日本战败后找不到自己的定位。一个连别人请客都接受不了的人,该如何去挣钱生存?他发现了活着的问题,却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死亡结局也许是好的。
上原先生,一个欺世盗名的画家,用酒精来麻痹自己的神经,从而混沌地活着。如果太宰治没有自杀成功,可能就成了这个样子。
母亲身上还保留着旧贵族的气息,被疾病困扰,却是整个日本贵族的写照。除了这贵族的气息,再也看不到一点贵族的影子。
姐姐算是有些正能量的人了,选择对社会负责,即使不喜欢这个社会。我把这称为痛苦地活。活着是一种本能仅此而已。
我喜欢太宰治,最起码他死的真实,对得起自己。
对于死亡这个词语,鲜有作家去触碰,太宰治的大半生都是围绕这个词创作,生活,在我看来是不能忍受的。这是同时期日本人的症结。同时期的中国人,正如《活着》那样,不惜一切的活着。来不及思考这些问题,这个问题便往后推迟了几十年,也许就是今天。
某一天日出,我却以为是斜阳。
《人间失格》、《维庸之妻》之前都是看过的,这次是为了斜阳。说评价这本书我是不够资格的,不敢当的,只是每次读太宰我都想说说我的感想。这本书的代序写的真心好,不过那是译者的太宰,不是我的。事实上我并不是很了解无赖派,也在读着像芥川的《罗生门》这类书,但停在了一半,因为我实在是忠爱太宰治。无论哪个时代,人们总是认为不缺吃不缺喝,别人有的你也不少,给你物质上的满足,你就不应该有什么可笑的胡思乱想的痛苦,什么狗屁思考人生。人们往往喜欢把不认同的人,不了解的事批判为异端。其实,无论多么优秀的人都有阴暗的一面,太宰只是更加轰轰烈烈地探求着活下去的意义,不甘被禁锢在难以打破的边边框框之中而已,让人的阴郁得到满足,带给人精神的解放,他只是孤独的用自己的方式给后人探了路,悲凉又壮美地告诉你,这条路不好走。太宰的作品,是催人奋进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