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能力培养心得体会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每个年段的阅读目标进行了明确的规定,而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大量的课外阅读已作为了一种课堂的延伸和拓展,低年级是学生学习阅读的起步阶段,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教学要求指出:喜欢阅读,感到阅读的乐趣。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阅读能力是学生的首要能力,努力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课外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在指导低年级阅读时应该注意到:一方面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另一方面教师必须结合阅读教学,有目的
教给学生有关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途径,也是学好普通话的,从小培养良好语言习惯的基本手段。朗读以规范学生的口语,增强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语文的感悟,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低年级语文课又称精读引路课。其思路是:在初读中读通、读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在细读中感悟,抓住重点,理清文章思路。在品读中思考,品析作品用词造句,布局谋篇。以上可见,不论那一个环节都离不开读。也就是说,朗读训练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的训练。
低年级朗读应达到的要求:(1)正确读准每一个字,尤其是前鼻音、后鼻音、平舌音、翘舌音,或根据地方方言特点指导容易读错的音。还要读准轻声、儿化、变调。(2)读通句子。包括不多字、不少字、不错字,不颠倒、重复字句;读准标点符号的停顿和表达的语气;读好长句子中词语间的停顿和难读的句子。(3)流利朗读,并有一定语气。低年级读书是应该有个层次的,大体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正确读──流利读──理解读(或有感情读)。怎样才能让低年级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并逐步掌握这些阅读技能呢?我认为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是需要老师调动的,阅读中的方法是需要老师指导的。
首先,感知课文,初读是基础。初读是为了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学习一篇文章,要先通读全文,才能得知其大意,只有这样,才能抓住重点,为精读探究打下基础。如何指导初读呢?首先,要保证读书时间,让学生充分读课文。其次,要讲究方法。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指导初读过程中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
1、运用教师范读,让学生感受语言美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读书还处于初步学习阶段,他们面对的是陌生的课文,如果一开始就让他们竖起书凭眼睛扫视成篇成段的语言文字,要很流利地读出来有一定的困难,更谈不上有感情地朗读。对一些生字新词及长句子,通过范读可以让学生领会语句的停顿、重音及语调的变化,对于那些字数较多的长句子,范读是最好的方法。教师能用标准的普通话范读,准确传达作品的情感,加上学生模仿性极强,学生就能以听助读,在模仿中纠正自己在发音、语气及读句等方面的错误,掌握朗读方法,提高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力。学《王二小》一课时,我语调激昂,情感流露的真挚,学生也备受感动。在整篇课文的朗读中不但读出了对小英雄王二小的喜爱和敬佩,还读出了对日本鬼子的憎恨。在读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杀害了王二小一句时,有的孩子眼镜湿润了,声音哽咽了,使朗读效果达到了高潮。可见,教师范读,以声传声,以情激情,引发的是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所以有了教师的美读,才会有学生的美读。
2、采用老师带读,牵着学生走一段
范读之后,适当地带读几遍,也是很有必要的。对于低年级大部分学生而言,仅靠听读两遍就让他们流利、正确地读出来,这是很难的。段句不准、添字漏字等现象普遍存在。所以这时候,老师要帮助他们一下,牵着他们走一段,要多带他们读几遍,让学生找到语感后再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读。学生就不会读错了。
3、进行自由读,留给学生自主体验的时间
当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正确地读课文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由读课文了。但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提出要求:先用手指着一字不漏的读,读两遍后再放手读;接着是边读边找出文中的生字,知道生字在文中的什么词,什么句中;最后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4、利用齐读,让学生大胆地读出来
虽然齐读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孩子个人感情表达,与个性化阅读相矛盾,但我认为根据当时的需要,恰当的利用齐读,好处还是很多的:(1)便于检查,齐读时某处读的不整齐,说明这处肯定有学生存在问题;(2)在读中便于互相纠正错误,找到语感;(3)培养集体意识。
5、选用花样读,读出劲头
学生能正确、流利地通读全文了,再可以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熟读课文。同一种方法用久了会让学生产生厌倦,这时要多采用一些方法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如默读、分组读、同桌赛读、分角色读。
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相信,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朗读的内容,把握时机,采用恰当的朗读训练方法,学生定会找到阅读的乐趣,找到阅读的钥匙,切实提高朗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