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读书心得1000字
【错误的忠义】
最近,我认真研读了《水浒传》这本盛传不衰的经典之作。《水浒传》这本书又名《忠义水浒传》,全书无处不体现忠义二字,这其中有对哥哥的“忠”,例如武松;有对母亲的“忠”,例如李逵;有对主人的“忠”,例如燕青……我在此说的是宋江的忠,一种对朝廷的忠。我认为这是一种错误的忠义。
自晁盖中箭身亡后,宋江便把梁山泊“聚义厅”改成了“忠义堂”。当他坐上头把交椅后,他的忠义就演变成招安的路线。
首先,我们不妨从招安的背景思考。当时朝廷昏暗至极,宋徽宗是非难辩,高俅等奸臣当道,全书无处不体现这黑暗朝廷的可笑。在第二回书中,宋徽宗仅凭高俅能踢得一脚好足球,就把高俅升做太尉。太尉是掌管军事的最高官员,这足以体现皇帝不懂用人,毫无政治才干。而那高俅品德低下,第八回到第十回中,讲述忠臣林冲本是八十万禁军教头,高俅的外甥喜欢林冲之妻,为了能得到林冲的妻子,高俅一次次加以陷害,林冲被逼得走投无路,只得上梁山。一个国家的重臣尽为干羞耻之事而颠倒黑白,迫害忠臣,更足以见得朝廷的腐败。如此不讲正义的集团,如何能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这乐而乐”?梁山好汉归顺朝廷后,除了服从黑暗权力,别无选择,这不正违背了水浒好汉替天行道的初衷吗?
我们再从故事情节中分析朝廷提出招安的原因。当梁山泊好汉全伙聚集时,朝廷中所持态度是武力解决,先后派了枢密使童贯和太尉高俅率领百万大军清剿梁山泊,这些官兵被梁山泊大军杀得落花流水,惨败回朝。身为四大奸臣的两个人童贯和高俅受此屈辱,哪会就此罢休,既然在好汉家门口吃败仗,那么他们就寻思把好汉招入朝中,占有主动管理权,一旦入朝,梁山好汉就得听上级指令,不容反抗。于是他们利用招安作为缓兵之计,打算日后再报此屈辱。这样的一次招安,其间有多少诚意?其中又有多少阴谋?可惜宋江不能认识到这一点,这与宋江出身官场,祖辈都是忠于朝廷之人,从小就接受教育,不能反朝廷,反朝廷就是玷污家族的思想有关。假设这次招安是一件礼物,那么招安的行动只是一层简单的包装纸罢了,而里面藏得严严实实的是奸臣们迫害好汉的险恶用心。最后的几回中,宋江、卢俊义都被四大奸臣迫害致死。事实证明这是一次失败的招安,这样的招安根本不是从国家利益出发,只是奸臣为了自身利益消灭异己。
最后,我们分析一下招安后梁山好汉干了些什么。招安后,朝廷以“有军功才能入朝”为由,让他们先去攻打辽和河北田虎,在胜利归来后,朝廷没有让他们休息,而是派他们去打王庆,最后攻打方腊。想想他们打的是什么人?不是敌!这些集团都是替天行道、反黑暗朝廷之人!攻打他们,把他们全灭了后,黑暗的朝廷没有了忧虑,这岂不是在帮黑暗的朝廷?这样的做法对百姓几乎没有一点好处,这不是又违背了要扶济百姓的信念吗?这样的忠义是没有原则的、错误的。
忠,应该忠的是正义,是国家,是百姓!梁山泊好汉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可最后却归顺了这个黑暗的朝廷。奸臣当道,好汉们又如何为国家富强、百姓安居效力?在我看来,是宋江错误而固执的忠,断送了自己,断送了一百零八将,断送了梁山泊曾经的辉煌。梁山泊起义失败的最大原因就在于这个领导者的错误观念与决策。
作为中学生,我将用努力学习的实际行动来体现对祖国的忠。其实在我们这个和平民主的时代,我们对社会对国家的忠就是尽好自己的一份责任,让社会和谐运转,百姓安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