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别相信任何人》有感作文
前几天在图书大厦看书的时候无意看到这本《别相信任何人》,书封皮上有一只恐慌地睁大的眼睛,绝似惊悚片海报,很衬这个直白的书名。买完这本书后,回到家拆开包装纸、站在书桌前读,作者在开头就设置了一个好的悬念,这很重要。
这本书的故事与一部我看过的电影《记忆碎片》很相似,都有一个同样的主题:主人公在一次事故后失掉短暂记忆能力,过去种种成为隐没在烟幕中的秘密,必须依靠笔记本、照片这些物事来重建,然而睡眠就像潮水和流沙,每夜把脆弱的记忆沙堡冲倒、覆灭;身边还有若干居心各异的人。让我对书更感到好奇的是:人人玩失忆,这一本得玩出怎样新鲜的花样来,才能打动那么多出版商、报纸编辑以及日渐狡猾的读者、得以成功出版并收获彩声?
女主人公叫克丽丝,早上醒来后发现已经什么她都不记得,惶惑不已她只剩下自己,却丢失了所有关于自己的记忆。身边鬓发斑白陌生男人冷静地说:我是你的丈夫,我们已经结婚22年了。
试想自己落到这样的境地,会怎样?第一人称是最好的选择,读者会迅速把自己代入,自己手中拿着的书幻化成克丽丝的日记本,随着克丽丝一起急切地去探索,失落的二十年间到底都发生了什么?撞车事故?偷情?离婚?在某个酒店房间中险些被杀害?克丽丝依靠着日记本一片一片把失落的真相找回来。她发现自己竟有个儿子亚当,是故事出现的重大转折,在耳鬓厮磨的丈夫本、只会打电话的纳什医生之外,终于出现了另外知情的证人亲密女友克莱尔,这是更重大的转折。克莱尔揭露出的旧事,又提供了惊人的线索。她的丈夫本到底是忠是奸?克丽丝在流沙上辛苦重建的所谓记忆到底孰真孰假?大把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情节,恰到好处地掀起读者期待的波澜,你会感到眼前凌乱的拼图块块逐渐咬合在一起,迷雾渐渐散去,真相就要浮现
安静的躺在床上,全神贯注地享受到了作者赠送的、结结实实打在鼻梁上的最后一拳。但那些都是为了爱。无论怎样的爱都是爱。克丽丝到底是幸福的。
本书的文笔并不算特别好,比起那些连篇累牍摹写心理活动的辉煌大作,沃森的文句看上去甚至有些简陋,他的叙述始终只保持在能把故事讲明白的程度,但因为悬念实在强大,读者一旦踏入,想要的只是心无旁骛地跟随谜团飞速前进,根本无暇考虑语句有多华丽,而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对周遭景色和思想意义的深挖,其实都是让人不耐烦的打扰。沃森这样的口吻干净,不炫技,不拖泥带水,保证让想要被惊到的读者获得最纯粹的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