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朋友(精校版)》读后感1400字
《在时光里追忆与憧憬》
听罗振宇的《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似乎成了迎接新的一年一种令人期待的方式。在我而言,它之所以令人期待,完全在于用这样一种方式追忆逝去的时光,预测或憧憬即将到来的新的一年,既神秘又充满无限希望。
罗胖很让我敬佩,他硬生生把一个演讲办成了一场盛典,充满神圣的仪式感。所以我喜欢。当然,不是狂热的那种喜欢,在我这个年龄,似乎少有年轻时候的那种狂热冲动了,就是淡淡的喜欢,像清风拂面的那种。
罗胖在《时间的朋友2018》中,主要围绕小趋势这个概念展开。什么是小趋势? 小趋势是影响趋势的趋势,带来改变的改变。
如何抓住小趋势?你需要掌握新的方法。罗胖连问了五个问题:1.我能看到事实吗?2.我能感知“非共识”吗?3.我的时间够用吗?4.我的力量从哪里来?5.时间愿意和我做朋友吗?乍看上去,这五个问题似乎很凌乱,但其实是层层相扣的,其内在的逻辑是:抓住小趋势,首先总得了解事实真相;抓住小趋势,你要能挣脱观念枷锁,进行创新;抓住小趋势,你得在百年人生中重新定位生命的坐标;抓住小趋势,你得学会从人的身上汲取力量;抓住小趋势,你还得有一套长期主义的人生算法,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虽说里面有些观点还值得商榷,但不妨碍给读者以启发和思考,让我们在面对不可预知的未来时,少了些惊恐,多了份淡定。这就够了,毕竟人家又不是历史学家或哲学家。如果一定要期待更有深度,或成为经典之作,那只能是一厢情愿。这也是为什么网络上有那么多抨击老罗的声音,其实这绝不是罗胖的错。
摘抄了一些自己比较喜欢的句子:
成年的滋味总是很复杂,熟悉的也许只能用来怀念,依赖的也许必须要放手。
凡我赶不上的,我就做好准备,到未来等它。
罗曼·罗兰有一句话:“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仍然热爱它”。
我们经常对真相一无所知。
不抽象,我们就无法深入思考;不还原,我们就看不到本质。
最聪明的做法,就是做一个理性乐观派。只有这个选择,既符合我们的理性,又符合我们的情感,还符合我们的利益。
若不进入传统,则无法添加新物。
决定我们这一代人个体命运的,除了众所周知的大趋势,更是那种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自己去主动发现的小趋势。
这个时代很多人感慨,我们的活法,从岁月静好变成了岁月惊惶。
泰森说:“每个人都有一个计划,直到被一拳打到脸上。”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在百岁人生的坐标系里面,一个年轻人如果遇到了挫折,可别只记得丘吉尔说的“永不放弃”,而应该记得丘吉尔的另一句话——“这不是结束,甚至不是结束的开始,只是开始的结束”。
就是当你做一个决定的时候,在百岁人生的坐标下,得分得清什么能穿越时间,什么会被时间过滤。
所谓的伟大,有时候就是这么回事。普通人的努力,在长期主义的复利下,会积累成奇迹。时间帮助了他们,他们成为时间的朋友。
所有能穿越时间的东西,就该坚守,因为人生太长了;所有会被时间过滤的,该翻篇儿就翻篇儿,因为人生太长了。
世界是丰盛的资源,还是恶意的陷阱,取决于你是否坚持长期主义。
2019年还是来了。天高地广,世界又是一个新的样子。不管2018年我们过得怎样,我们都有机会重来,也必须重来。
翰·列侬说:“所有事到最后都会是好事。如果还不是,那它还没到最后。”
阿尔贝·加缪说:“对未来最大的慷慨,是把一切献给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