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校六记》读后感900字
为什么翻出这一本来读,不是偶然,身处一个动荡的人生阶段,我时常感到无力和低落,但我也知道,这种动荡与先生所经历的非常时期不可同日而语,我急急地想从先生的文字与故事里汲取力量。
下放记别、凿井记劳、学圃记闲、“小趋”记情、冒险记幸、误传记妄,六记中最爱记情和记妄两篇,都是最平直的语言,却常让我感觉心被攫住,望着一句话,愣好一阵子神。
先生说:“得一就自杀了。”我反复读着这六个字,如鲠在喉,此处省略的不止千言万语,还有隐忍和豁达。
先生说:“对狗不能矮了气势。我大约没让它们看透我多么软弱可欺。”除了先生的童心童趣,我又读出了一些深意,我们的盔甲随着年岁增长变得越来越厚,我们往往虚张声势,因为内在的软弱无法示人。
先生说:“我睁眼就看看,闭眼就歇歇。”我竟被这一句治愈了,在疲累的生活里让自己歇歇,善待自己,才有力气更好地生活。
先生说:“我们都懂得‘自由是规律的认识’;明知这扇门牢牢锁着呢,推它、撞它也是徒然。”然而,我并不懂得,却在各种束缚下徒然挣扎,又有多少人大喊着财富自由而失了真正的自由。是的,自由是规律的认识,这一句让我醍醐灌顶,悟到才能放松下来,循着规律,顺势而为,达到自由。
先生说:“我想到解放前夕,许多人惶惶然往国外跑,我们俩为什么有好几条路都不肯走呢?思想进步吗?觉悟高吗?默存常引柳永的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我们只是舍不得祖国,撇不下‘伊’——也就是‘咱们’或‘我们’。尽管亿万‘咱们’或‘我们’中人素不相识,终归同属一体,痛痒相关,息息相连,都是甩不开的自己的一部分。”泪目。那一代人的家国情怀啊!
当年读《我们仨》时,没家没儿,只看到了历久弥新的爱情,对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感触有限。那时更不想读《干校六记》,认定那就是一段疯狂的苦哈哈的历史。而今,离不惑之年越来越近,经历了一些幸运与坎坷,愈发佩服先生的淡泊、睿智和通透。那些轻描淡写的岁月,并非没有硝烟,所谓静好,在眼里,更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