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读后感2500字
最好的告别:一个逃不脱的命运
理解生命的有限性
动物园里圈着三五只鸵鸟,粪便的恶臭让人有点抗拒,但是好奇能打败一切肢体的不适应,围观的看客依旧火热。我站在高处望着这群鸵鸟,看着他们为了被泥土碾得烂碎的花椰菜争斗,好似儿戏,而我好似一个吊儿郎当的看客,可是来往的人谁又不是?我突然意识到,也许在某处我们也似儿戏,也刚好有某位在做着看客。这一刻,我冷不防的想到死亡,我的心开始被压得囧瑟。
当死亡还是个伪命题的时候,我们几乎以为我们面对的只有小灾小难,距离死亡还有无数的分秒,直至病痛开始的那一天,我们才知道死亡从来都不是伪命题,他的存在除了证明他是公理,也为了能做个看客,看我们儿戏,时间到了他要借足进来,放一两棵有毒的“花椰菜”,看着我们自己和自己斗争。但是这斗争,我们即使再英勇,最后的赢家依旧是他,所以他又笑了,笑靥如花,瞳孔逐渐放大,他时刻准备着怒,准备着放手击穿所有一切脆弱的肉体。
与死亡对抗是对生命本身的不尊重
该来的终究会来,逃也有办法,但那无异于死。
人可能是唯一给自己贴上“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标签的生物,他们傲娇,他们蛮横,他们固执……于是他们尝试各种技术去对抗死亡,他们给脆弱的肉体人为添加一些“主角光环”,即软管。让它们穿过鼻孔到腹部输送必要的养分;他们给自己附加两个“袋子”让它们代替体内坏掉的消化组织;他们组装自己,让机器穿过自己的鼻子输送氧气;他们释放自己,用软管引导排泄废物……于是乎,我们看到一个有一个脆弱的病人躺在四角通白的房子里,望着这片白,他们想表达什么,可是“主角光环”的代价是,没法与最亲近的人沟通。
可是,他们真的想回家。可是,他们最亲近的人只想让他被最好的医疗设备拯救。在这种死循环里,我们几乎看不到什么温情。除了泪、痛苦、后悔,剩下的就是遗忘,冷冷的遗忘。
我突然想起那个下午。六月里新疆的天通透的蓝,我望向天空深处,仿佛能照应出光怪陆离小小的我们。阳光投过树叶的罅隙滚落到地上。我在奔跑,从学校到家。忘记了时间,忘记遇见的人群,忘记自己有没有穿越红灯。我感觉自己跑在生命一个固定的跑步机上,我爱的人就在那边,他躺着,我跑着,可是我感觉自己怎么也跑不过这时间。
我父亲他躺着。他浑身臃肿,我的姐姐们都来了。我冲进房门的那一刻,我感觉房屋是清凉的,不过我很快意识到,是寒意。每个人都没法让自己的细胞活跃,而寒意的漩涡中心是我的父亲。他躺着,我抓住他的手,冷。
眼泪是留不住的。
他没有带呼吸机,他的眼泪也留不住。我们几乎没有交流,就是哭。所有人都离开了,他们退出这个煽情的场景。
父亲在那天下午九点多离世,在最后的四个小时里,我觉得是他人生最幸福的四个小时。他说自己要被葬在南山下的一座小山上,那里有唯一一棵绿着的无名草木,他说也只有这个角落能看见山下人工湖的一角。我们很惊讶,他是什么时候为自己选择了墓地。
他和我的姐姐们重归于好,以前他总是重男轻女,那天下午他几乎要下床为每个姐姐道歉。
印象里,那天下午,他唯独没有说我,我还小,直到他闭上眼睛也没有敢于面对我还小而他已经不能参与我的大半个人生,这个残酷的现实。
入土那天,我看了他选择的地方,抬头是南山一角,迷雾中如梦如幻,低头有湖,水木化舟,皆有韵味。我在泪眼朦胧中似乎看到父亲在湖面上泛舟而过,他在眺望,用微笑的目光。
我很欣慰,他没有受罪。生命不过如此,该来的时候来,该走的时候走。
应运而生的养老院
我难以想象父亲如果临死也躺在弥漫着福尔马林气味的医院是种什么感觉。然而越来越多的病重的老年人被选择在医院,或者养老院。他们被最亲近的人选择了延续生命,被最亲近的人放逐在一个陌生的楼宇中,为了所谓的孝道。
我不太明白中国人的孝道,有时候我更感觉这种所谓的传统美德更像是做给别人看的一种为人处事的手段。于是,人过古稀被丢在养老院的情况越来越多。讲道理,在一个越合法化越标准的养老院,他们对一个老人的护理就越不人性越不周到。如果用监狱来比喻所谓标准化的养老院,绝对凝练而传神。养老院是赡养老人的地方,监狱是囚禁犯人的地方。养老院有张床提供给老人,监狱有一张床提供给犯人。养老院规定时间起床睡觉,监狱规定时间起床放风。两个地点,一个性质。我读书少,难道年老的人都该抓起来,犯罪的人都该被当长辈供着?
总有人能发现问题,甚至提供可靠的方法解决问题。因为问题的核心是老人,所以解决的方法也在于老人的答复。
问:老爷子,为什么你不愿意住在养老院?
答:因为那不像家。
家是什么样子?自由,你可以有隐私,你可以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甚至你可以照顾你的小花小草,可以照顾你的小猫小狗。领里之间互帮互助,即使偶尔的彼此斗气,也会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些都能证明老人并非无用,他们还活着,只是慢下来了而已。
有人提出另一种有意思的方案,他们提出构建一个大厅,分别有12个房间住满老年人,他们共享一个大厅,在这里他们可以打牌,用厨房和餐厅,看报以及下棋。这也是家的格式,不过是扩大版。我突然间意识到,他们虽然老了,但是他们依然想有话语权,事实上这是对的,因为我们总有这么一天。
基于以上的方案,我想出自己的方案。如果我们跳出家的概念重新审视老人,重新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我觉得我们会得到很多解决方法,因为他们除了家这个笼统的概念以外,他们还需要其他的,至于是什么,各抒己见。与其这样,我们不如让老人自己为自己组合一个养老院,他需要有人洗衣服那就找个人洗衣服,他需要下棋就找个下棋的人,任何事物由他调动。保持自由和隐私,在家的基础上极大的利用剩余的时间,这又何尝不是一个养老院的概念?
最好的告别
最好的告别,仅仅是不让他们受罪,并且陪着他们。你要明白,在医生实在无能为力的时候,任何附加在他们身上的设备或者药物仅仅是延续他们的生命,延长他们对病痛本身的承受过程。留些回忆给自己,留些圆满给他们。
我们不总是可以和离去的人告别,突然的车祸,突然的猝死。如果对于死亡我们只有最好的告别,那么敬畏死亡或许就是对生命本身最完美的告别。
后岛
201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