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纪念典藏版)》读后感1000字
我买传记书最怕读那些所谓的“历史上的大人物”,我比较喜欢那些才情洋溢又性格出挑的人物。
我羡慕苏东坡不矫揉、不嫉恨、不玻璃的个性。翻看林语堂先生用英文写完的《苏东坡传》,先是感慨林先生学贯中西的文化底蕴,再是感激张振玉先生翻译本书,为读者带来的“满目琳琅”的文才。
苏东坡有着几乎与生俱来的才情,书中没有太多对他幼时刻苦学习的描写,我只是感觉自他出道,便是惊天之才。有才华的人,总是遭人侧目,何况苏氏父子三人都是才学天成。我不得不艳羡这样特殊的家庭熏陶,实在是旁人望尘莫及。
苏东坡所在的时代,有许多与他一样的“同道中人”,因为误以为是门生“曾巩”之作,未给苏轼第一名的欧阳修;推行新政搞得宋朝人仰马翻,几次朝局大动荡的王安石;和王安石作对多年,浑身令人颤抖的正气,司马光;以及一系列书画俱佳的名士秦观、米芾等。
苏东坡一直宦海浮沉,浮的时候少,沉的时候多。
浮的时候在京都为官。可惜为官经历了三代帝王,总是帝王不爱搭理,太后格外爱重。不过君王确实不及太后那般贤明,这是实话。苏东坡的性格决定了他在朝廷一定要吃亏,原配发妻王弗(十年生死两茫茫)要是一直活着,肯定能不断提点苏轼不能总犯傻,可惜王弗早逝。苏东坡看不惯就要写折子批,不管是谁,不管后果。苏东坡早年看穿的“心狠手辣”章淳果然成为了晚年不断贬损坑害自己的角色。
沉的时候苏轼最后谪贬到海南岛,司马都不如的小官。但是他不管到哪里,都能活出一派精彩恢弘。实事干了很多,心地善良见不得百姓吃苦,为百姓尤其是杭州人民作出了许多利于民生之事。连穷商卖不出扇子,自己都要挥墨“救市”。自己从来没有失去一个大诗人的高格,把看起来破败不堪的生活改造出了世外桃源的风范。
一生修仙、养生、求法佛、道两家,也为儒学经典注释了三部经典,临终前交托友人。与后来的soulmate侍妾朝云在晚年也算是安适聊生。那句“苏东坡一肚子不合时宜”,就是出于这位没有受过教育的侍妾之口。虽然年龄差到了30岁,但是朝云不像白居易的侍妾小蛮,晚年遗弃了白居易,朝云陪苏东坡一直到去世。
苏门学士都是苏东坡得意的弟子,不论是早年的四人还是后来的六人,都为宋代的文学事业留下了深刻的痕迹。
有人说,现代人总是睚眦必报,所以我羡慕像苏东坡这样大度宽和的人,人一旦学会放过别人,才能真正的放过自己,给自己的灵魂减减压,给自己的能力加加码,才不枉来人间走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