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遇而安》读后感1100字
我喜欢读人物传记,几十年的经历浓缩成精华呈现给读者,总让我有种占便宜的感觉,作者人生中的收获与挫折对于我们来说是种参考,领悟到什么各凭机缘。
一、乡愁是我们与过去美好的牵绊
第一章是孟非感情最浓烈的部分,文章的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他对家乡山水的喜爱,重庆凭山而建,孕育出善良淳朴的山民,天性热情,讲义气,邻里之间相处融洽,同事之间其乐融融,印象中有这么几段描写:邻居给孟非一家送行,一家老小全员出动。重庆的媒体为不出名的孟非做宣传,只因为他是自己家乡的人,这份厚爱,孟非他都明白。童年里,孟非有着许多美好的记忆,他的外婆占了浓重的一笔,而父母的朋友胜似家人。
二、不一样的城市,新的开始
孟非对着自己的祖父有着深厚的情感,他叙述了祖父曾经的经历,可能是心中有着一丝崇拜心理,小时侯与祖父去澡堂的记忆直到现在都历历在目,或许那时候在南京幸福的记忆不多,所有他对着两件事才记忆犹新。随后孟非的工作生涯就开始了,印刷厂的辛苦没有让他屈服,临时工时期的锻炼让他飞速成长,直至自己的才能被发现,从而成为一名记者,过程写得很简单,但实际付出的辛苦可能我们完全想不到。
三、既然生平大概已叙述完毕,接下来就是爱与远方
新疆这片土地神秘而迷人,西域的历史与文化实在是让人感到震撼,孟非通过拍纪录片的经历完全感受到了它的壮美与独绝。少数民族的好客尤为突出,酒成为彼此之间沟通的纽带,其各族人民一家亲在人与人的来往间得到充分的展现。
多出去看看,了解一些新的事物,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了解另一个民族,要深入这个国家的街头巷尾,探寻当地风土人情,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慢慢搞清楚这个民族的世界观价值观。
我们印象中的德国人,刻板,教条,严谨,而随着孟非与之相处发展却发现了不一样的德国人,他们好客,热心,礼貌,负责让人记忆深刻,原来美好是需要我们去发现的,只是一昧的封闭自己又怎么会感受到美呢?
以色列见闻,有时候我们在真相面前,显得无知又弱小。
以色列居然是个法治社会,从前是从书本中了解这个国家,只知道战乱不断,水资源匮乏,宗教信仰令人惊叹,现如今有了孟非的讲解我才意识到应该重新认识以色列。在以色列,所谓法治,很大程度上表现在工会制度,以色列人好像不知道什么是顺从与屈服,他们用法律手段合法罢工,维护自身的权益,在我看来这是民主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于国家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随遇而安这本书,记录了孟非几十年的风雨历程,丰富的经历使孟非洗尽铅华,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从而努力成长为杰出的新闻媒体人。他更像是一位叙述者,回顾自己的半生,没有太多的抱怨也没有过多的悲悯,顺其自然地过着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