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成长(全新修订版)》读后感900字
在婴儿时期,我们学习着此生最困难的技能:走路、说话,一次次地跌倒一次次地爬起,我们关注的不是最终能否学会,而是就要学习它。这种生机勃勃的学习热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退。
成年的世界,有许多约定俗成,比如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孩童提早两年上学,并且出类拔萃,就会被认为是天才儿童。比如,一个学生一旦成绩名列前茅,他就需要不断地用靠前的排名来证明自己的优秀,哪怕某一次考试完成的很糟糕,只要其他人更糟糕。再比如,35岁成了一个职场分水岭,如果此前还没能进入中高管理层,那这很可能是他的职场天花板。
发现问题的所在了吗?
以上都是固定型思维画地为牢。
为了证明自己杰出的人过分在意结果,而无暇享受做事本身,认为自己不行的人,被大众的普世规则禁锢而放弃了自我改变。
固定型思维的人所做的努力是为了证明自己,而非为了自我实现。这也是在与人辩论时时常发生的状况,为了支持自己的正确性而不断寻找论据,为了压倒对方而压倒对方,却忽略了对问题本身的思考。
这让我想起了乔布斯,曾一度被赶出了自己一手创办的公司,如果他是固定型思维的人,就不会坚持让所有股东都反对的提议而被炒了鱿鱼,也不会在苹果濒临绝境之时,临危受命,拯救苹果于水火。因为他所做一直是因为自己热爱,而不是我要证明自己很杰出。
如果事情具有挑战性,成长型思维者在拓展自己的过程中兴奋不已,固定型思维者因为感觉到自己聪明且富有天赋而产生兴趣。如果不能够证明他们有多聪明,他们从中获得的乐趣骤减。所以,在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夸奖及肯定一个人是多么重要,不是以利诱之取得什么样的成绩,那样他的关注点很可能只停留在奖赏,也不是一味地赞扬其努力的过程,那样他如果选择了错误的方向,很可能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重点在于“做了对的事”。
为了证明自己的天赋、能力、地位,这种先验性,就成了人生的天花板,而成长型思维者把“做对的事情”练就成一种行为本能,会走得更远,并且真正地享受为自我实现所做的每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