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女的救济》读后感2600字
这本书的写作手法依旧沿用了东野习惯性的套路:开头摆出案件,然后警方介入,然后重量级龙套汤川出现,最后真相真相大白。当然随着案件的调查与陈述,大部分人随着惯性思维都能猜出凶手是谁,而书中案件的动机与手法往往比真凶是谁更加重要,也能更深层次的挖掘人性。东野小说的震撼之处我觉得并不是因为故事情节的引人入胜,而是真相背后引人深思的对人性的探讨。
下面来谈谈我对这本书的感想(⁎⁍̴̛ᴗ⁍̴̛⁎)
圣女中的“圣”具有爱之心,发扬维护女性的美,宗教上指禁止生育的处女。圣女的救济是爱,是圣洁,容不得低鄙无知的思想践踏。若违之,将背负她们“圣裁”的命运。本书中的女子,哪一个是作家口中的圣女呢?
我认为女主是看起来最像的一个,可她的选择似乎圣洁到极致又险恶都极致。那么这世上是否存在绝对完美的圣女呢?而一个人要纯洁无害到什么程度才算是圣女呢?她在这一年中,时时守护丈夫不被砒霜毒死,这是她圣女的一面;当丈夫杀死了她心中的爱,他也就放弃了对丈夫的守护和救济,变成了恶女。洞悉人性如东野,为什么依旧给杀人凶手圣女这么高的评价呢?难道仅仅只是为了剧情需要?有人说三流作家写故事,二流作家写背景,一流作家写意识,圣女给我的感觉有点在写意识。我觉得东野笔下的绫音是本书塑造得最出色的人物,东野本人对女主也是怜悯加欣赏的。文中说女主多么贤惠的细节就不需要我举例子了,来说说她圣在何处?
首先,作者将男女主的品性无形中做了许多对比,可以突出女主的圣洁,至于好友的自杀,文中也说了因为男主的隐瞒导致女主产生了一定的误解,从而产生了感情而无法自拔。女主的单纯与男主的狡猾世故为对比一(˶‾᷄ ⁻̫ ‾᷅˵)
对比二:男主死亡后,女主对待小三的态度,以及最后的规劝,为男主保留了后代,也算是完成了男主一直以来的心愿,这种情怀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当然,相信有很多人跟我一样觉得女主是为了掩饰自己的罪行或者装好人,包括小三宏美也这样认为,无法理解女主对她的善意,这些是否又体现了女主的圣(・・?)
对比三:虽然女主一年前就计划杀害丈夫,但是
为了避免伤害到无辜人,放弃了自己的事业日日守护在丈夫身边,与男主利用自己的优势,为了自己的私心肆意的伤害无辜的人,谁更高尚一眼便知。
至于为什么女主在一年前就计划杀害丈夫,我觉得跟人性有关,人的天性就是利益最大化,就女主的性格来讲,自杀的友人与丈夫,很难想象谁更重要一些,当然也许男主最初是更重要些,但是当聪明的女主发现男主的卑鄙时,在深知自己可能会落得跟友人一样被抛弃的下场时,也许是本能让女主产生了杀死男主的想法,为了友人复仇?还是自己?也许都有吧。
书中说女主与自杀的友人都有一定的人际交往障碍,这样的人多少都有点偏执和执念。我在想友人自杀最后给女主的砒霜是怎么通过快递检查的?!书中说友人的砒霜只是为了警告,又或者是一种两人之间默契的提醒与暗示。
有人说女主爱的自私,自己得不到所以也不让别人得到,但正是这种“爱的自私”才显得出她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有才华但却爱上一个不应该爱的人的普通女人。她本来有着正常的生活轨迹,但这个轨迹被一个男人改变了。
虽然男主义孝不是什么好男人,但他的外表和身份、谈吐确实能迷到很多年青女性、更不要说三十岁以上的恨嫁女了。跟义孝婚前的交往也许是绫音最快乐的日子,对她的工作也有重大帮助,同时找到真爱和事业自然对一个女人的意义非凡。但后来,婚前真相的揭露导致了她的内疚、恐惧、甚至是愤恨——但也有交杂着爱情和一点随时消亡的希望,她的情绪就是这样的复杂、爱恨交织。所以才让她想出了这样的复杂、爱恨交织的诡计。
如果她一开始遇见的就是草纸,也许人生就截然不同了吧。比起被人存心的引诱导致自己众叛亲离(友人自杀徒弟背叛事业放弃),心怀叵测的引诱者却光鲜亮丽的过着人生赢家的日子(娇妻在怀,儿子即将诞生),突然觉得女主最后的放手也不难理解了。
在杀夫之后,女主的情感似乎已经被埋藏,爱人、徒弟的消失,让她的心已死,这时候她的事业也已快死(频发退班事件)。所以我们在书中大部分时间看到的绫音,都是一副冷静甚至是冷漠的样子,什么事都不放在心上,她搬出了自己的屋子,她想对过去告别,但她不知道如何开始新生活,她心里仍想着为老公的葬礼放上他最喜爱的歌曲,她希望情人给老公保留一个后代。她也许有矛盾和犹豫,但更多是看淡和看开,人生对她来说不再有重要的事。她对草薙的深情看在眼里但也不想做出表示,她对警方破案的过程也有些漫不经心,她甚至对最关键的证物都没有采取手段消掉。一方面,可能是她的自信,自觉计划天衣无缝,觉得利用草薙来消除痕迹或让证物消失更加完美;另一方面,恐怕她心里也隐隐希望自己被捕,这也是一种解脱——不光是对杀夫、也是对因为自己而自杀的好友。
绫音在结婚后一年里,每天坐在起居室的沙发上,心里恐怕都在承受着难忘的煎熬,她无法离开,明知前途希望渺茫仍在坚持,明知黑暗仍只能往前行。就像东野把叙述中惊心动魄的部分都隐藏在表面平静的语言中一样,绫间也是把惊心动魄的情感激荡隐藏在了平淡如水的日常生活中。这二者的碰撞产生了强大的感染力,我发现东野笔下的女主很多都具备这种特质。我想东野是喜欢棱音的。他笔下的绫音是一个内心很丰富的人,她就像自己织的挂毯一样,复杂多样,难以形容。书中很多不起眼的细节、她表面冷漠的对话和她冷静的举动中,我们似乎能慢慢拼出一个完整的、复杂的、痛苦在爱中的女人。 也许这也是她能吸引草纸的原因之一。
另外我发现东野的涉猎面比较广,有时候讲花,有时候讲一种特殊习性的水生物,本书中提到的是虚数解。
虽其可能性极微,但不代表为零。这就是科学的严谨。
如果没有汤川学这位物理学教授的严谨细密的思维,又怎能粉碎这场堪称完美的犯罪。所以,即使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都不能放弃,需要我们去尝试,去验证。这就是为什么除了1,2,3(实数),还有i(虚数)的原因。渺茫并不等于不可能。这就是科学界追求真理的精神。
最后来说一下我整体的感觉,不知道为什么,东野的手法越来越让我感觉有点像推理小说之父:埃勒里.奎因。就是越不起眼的东西越有可能是案件的真相。这是我最喜欢的两个推理小说家,一个顺应逻辑推理找动机,一个顺着你的思维告诉你你的惯性思维的错误,也就是给你动机找真相,而你以为的真相永远不是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