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读后感1400字
读过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的读者都知道,不到最后你永远都猜不到真凶到底是谁,你的猜测只能是猜测。
这是继《白夜行》之后读的第四本东野圭吾的另一本推理小说。每每读到东野圭吾的书,心境莫名的如出一辙。初读时的吸引,读时的牵挂,读后的震撼。他的每一部小说总能扣人心弦,让你欲罢不能。无一例外,亲启的每一本东野的小说,必定是以一口气读完作为终结,不然这其间的趣味不免会大打折扣。
《恶意》并不是以常见的从头到尾讲故事的方法记叙,也有别于东野的其他的作品以倒叙的方式展开情节推理,而是由犯罪嫌疑人和警察的笔记及心理活动穿插构成,让故事与案件逻辑层层递进。作者一开始给读者挖下一个深坑,以先入为主的观念,带偏读者的认知,随后则打破常规,翻身逆转,让人惊掉下巴。而这一局中局让你甘之如饴,大呼过瘾。
野野口修和日高邦彦同为国小、国中的同学,两个年少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当作家。若干年后,日高邦彦已是畅销作家,而野野口修呢,不过是通过日高引荐给出版社只能写一些儿童文学作品的作家。在日高准备移居他国的前一天晚上,野野口修杀死日高却对自己的杀人动机只字不提。一再语言提醒加贺恭一郎让他亲自去寻找答案,通过加贺敏锐的侦查力,不久真相浮出水面。家里藏匿的一堆书,与日高发表的小说相似的原稿和日高前妻的照片及围裙,已证实野野口修与朋友前妻不轨外遇,意图谋杀日高。日高识破他们的奸计,以此胁迫野野口修做他的影子写手。一时间舆论导向倾向于野野口修而日高不过死得罪有应得。他那可恶的、胁迫好友的嘴脸是多么可恶。与开篇就以毒丸子残杀无辜的家猫一样,行径令人发指。
可这就是小说的结尾吗?如果真是如此,东野奎吾也不过是泯然众人矣。意外的是结局给读者带来了一个360度的大反转,加贺恭一郎煞费苦心侦探出来的杀人动机,不过是野野口修处心积虑,花费一年时手抄日高原稿,自导自拍自己遇入室杀人未遂的视频,目的不过是让日高死后身败名裂。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仇恨?野野口修如此大费周章,恶意相加。由此牵引出当年校园风靡一时的冷暴力事件。他们同是被欺凌的对象:一个被硫酸泼头,五花大绑丢至废弃间也宁死不屈,始终保持他那份善良和热情。而另一个截然相反,弃曾经被欺凌时,日日保护他,接送他回家的日高不顾,向恶势力屈服,并加入其中,协助藤野强奸学生,犯下不可饶恕的罪行。而知晓他过去一切的日高邦彦选择替他隐瞒,并出手相助。等来的不过野野口修的恶意报复。至死日高也不知死于什么过错。不过日高那高贵的人性亦是自始至终闪闪发着亮光。
是呀!谁会喜欢一个知道自己过去各种劣迹斑斑的人,活在自己眼皮底下?并且处处高他一等。野野口修一生所追求期盼的功名理想,他日高邦彦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得到,野野口修从小到大只能活在他的光环之下。日积月累,这将是一股什么样的怨恨?以致最终这股来自人性的恶意——嫉妒。彻底吞噬了他。杀死日高,不足以泄愤,野野口修要做的就是毁掉他,这正是他真正的恶意所在。他要在自己与癌症周旋的为期不多的日子里毁掉他,毁掉一切凌驾于他之上的,那些让他嫉妒得发狂的而又自己又无法抵达的——日高由表及里的优秀;助人为乐的真挚;光鲜亮丽的功名,从未缺席的善良。
唯有亲手毁掉的那份快感,才能冲散他积压在心头的那份无名的恨意。多么扭曲的心理?多么变态的行径?这不正是人性的真实体现吗?
东野圭吾做的只是将人性中的阴暗面放大到极致,让我们不得不去正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