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作文 读后感作文 其他读后感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700字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700字

其他读后感   2025-02-21

  为你千千万万遍!

  这句话是哈桑对阿米尔少爷忠诚的最大声的宣示。故事前半部分主要讲了两个不平等的阿富汗少年之间“愉快”的美好童年。

  一个出身在地毯铺就的高贵别墅里,另一个却在矮小的泥土房子里。白天两人一起玩耍、打闹,晚上各归各家。这种一出生就确定了的地位在两人以后的“朋友”关系里是微妙的,就像阿米尔少爷给仆人、玩伴哈桑讲书里的故事,全是为了在其面前显示自己的高人一等,而可怜、忠诚的哈桑却听得津津有味;冬天在喀布尔天空飘飞的风筝,阿米尔是那个手执风筝线的人,哈桑是后面在后面放线,追隔断的风筝,其实,两人的关系何尝不是如此,阿米尔可以随意的划分两人的远近,而哈桑只有把自己的忠心全部掏出来。不过在一次两人去山后面摘果实(石榴?)的时候,阿米尔少爷把红色的果实扔在了哈桑脸上、身上,哈桑只是笑一笑。

  阿米尔:“你愿意为我做任何事吗?”

  哈桑:“为你千千万万遍!”

  阿米尔就问“我让你吃屎,你吃吗?”

  哈桑说:“少爷是不会让我吃的!”(我记得不大清楚,对话大致内容就是这样)

  

  

  在这次的对话可以说是真正的考验二人关系的时候了,一方面是阿米尔考验哈桑的忠诚,另一方面也是哈桑对主人、朋友阿米尔的考验!“我继续戏弄他,考验他的忠诚;那么他会戏弄我,考验我的正直!”

  

  一种出于种族的歧视,和出身时就确定了的社会地位,不论是在阿富汗还是我们的周围都存在着。童年时代的伟大纯真友谊建立在不平等中就如天上的风筝,全由一根细小的线维系着。“为你千千万万遍”的忠诚也未必就能得到同样的回应。就像《尘埃落定》中的傻子少爷和刽子手的儿子尔依、宗郎泽郎,是建立在一种主仆间的忠诚之上。但这种关系并不是说多么的不近人情,反倒在仆人哈桑来说是生来就应该这样的,所以也就不会产生什么的愤愤不平,而真正在需要抉择的时候也能正直的选择是否值得这样忠诚!即使我们在后来看到两人的关系破裂,也是理所当然的。

  

  1975年喀布尔最大的一次风筝比赛,“风筝斗士”阿米尔为了赢得父亲的好感,在比赛中表现的异常勇猛,直到把天空中的风筝都隔断,只剩自己的那只在飞舞。“风筝追逐者”哈桑在去追回第二名的那只风筝归途中被地方普什图人阿塞夫拦截,要势单力薄的哈桑把风筝交出来,但勇敢的哈桑拒绝了!结果哈桑遭到了血淋淋的强暴!这个过程被出身高贵的阿米尔少爷看到,却怯弱的逃跑。之后两人的关系几近冰点,最后又在生日会上陷害说哈桑偷了自己的礼物,两人的关系彻底断裂。但阿米尔也“解脱”了。

  在这一刻我们是多么的痛惜呀。人性的怯弱,在重大的考验面前不堪一击。当时人又往往会对自己当时该做却没有做的事而诘难到对方的身上,在以后的生活中耿耿于怀,由此产生的厌恶是叫人难以启齿的柔弱。尤其是在阿富汗,这个有血性的国家,阿米尔的行为更受人唾弃,即使阿米尔自己也生出深深的厌恶、鄙夷。越是害怕怯弱的人越怯弱。

  

  1981年阿米尔和爸爸去了美国。2001年父亲的朋友拉辛汗从巴基斯坦打来电话,让他回巴基斯坦,“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阿米尔踏上了灵魂的救赎之路。在妻子的极不情愿下,阿米尔还是去了巴基斯坦,而看到当地的战火之后很后悔,拉辛汗说“一个不能为自己挺生而出的人,长大之后只能是个懦夫!”。在知道哈桑是父亲的私生子之后,多年来的悔恨又再次生出,不过也就在去喀布尔孤儿院救哈桑的儿子索拉博的路上,阿米尔的终于走出了多年来内心的折磨。

  

  在我们对阿富汗的种族战争感到害怕的时候,朋友间的友谊却再次开出绚丽的花朵。对那些“说出去的每个字都当真的人”,朋友间的友谊是非常看重的。考验和被考验都需要很大的勇气,认定了的友谊就会权利去维系,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毁坏的。这也是中东地区的人备受我欣赏的地方。

  在大灾大难的面前,方见一个人的本性。不论是多么大的战火,都无法将那些具有独立的人格的人扭曲。而正直的人又该去思考别人的言行是否合理得当,自己该不该听从,正如阿米尔的父亲,“他总是先看到规矩是否入情入理,才决定遵从还是拒绝”。因此他们在战火中愈发显得伟大。而生性怯弱的人也有可能在战火中得到升华,心底善良的人会变得勇敢;而那些邪恶的人则会犯上作乱,变得更加凶残

点击显示
标签: 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zdfyzw-1196041/
其他读后感推荐
热门其他读后感推荐
  • 古诗文
  • 外国名著
  • 选读推荐
  • 观后感
  • 小学生读后感
  • 初中读后感
  • 高中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读书心得
  • 其他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