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纱》读后感1800字
凯蒂和瓦尔特是两个彼此配不上的人,一个是爱慕虚荣的年轻女子,一个是性格孤僻的细菌学家,命运就这么戏剧性地将他们撮合在一起。带着对于浮华的生活的期望、对个人欲望的屈服,凯蒂与唐生厮混在一起了。小说似乎要按照《包法利夫人》的剧本演进了,直到来了一场霍乱。
瓦尔特为报复凯蒂的出轨,将她带往霍乱肆虐的湄潭府,企图让霍乱杀死他的妻子。可是凯蒂没有死,反而被修道院内修女们救死扶伤的行为所感动。修道院长的教诲让凯蒂不断审视自己的灵魂,凯蒂看到了自己的渺小与卑鄙。
凯蒂终于知道那个湄潭府之前的自己、那个躺在床上渴求唐生的自己并不是真实的她,那只是她身体里隐藏的野兽,就像一个邪恶的灵魂一样阴暗、恐怖。她已经决定和它一刀两断了。她从欲望和虚幻的激情中解脱出来,赢回了全新的自己。瓦尔特的复仇竟然拯救了凯蒂!虽然时光如流,发生过的事不容抹煞,可凯蒂仍渴望体内孕育的孩子是个自由而独立的姑娘,仿佛,那就是她一次重生的机会。
毫无疑问,凯蒂抛弃的那些浮华和欲望,就是她的面纱。我相信揭开人类的面纱,我们人格里都有正直、善良和勇敢,可是为什么揭开面纱的力量只能来自一场如此深重的灾难?这是毛姆抛给我们的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
关于“死的却是一条狗”
奥利弗•哥尔德斯密斯的《疯狗死亡挽歌》是一首讽刺诗,原文如下(拙劣的翻译出自本人):
这首讽刺诗大意为,一个绅士领养了一只流浪狗并和它成为朋友,但是有一天二者反目,狗发疯将他咬伤。大家都预料绅士将会死去,但是他痊愈了,最终死去的却是狗。
既然这是一首讽刺诗,那么狗为什么会死,只有一种解释:人有毒。那个一直走着虔诚之路的绅士竟然是个被层层包装的伪君子,他在众人面前是那么善良,而他的伪君子身份只有那条狗才看得出来,最终狗咬了他,却中毒身亡。
瓦尔特临死前说出《挽歌》的最后一行诗句:死的却是一条狗。
这是瓦尔特对于自己的人生一种无奈的吐槽,他不知道自己做过什么错事。他的妻子在众人面前是个漂亮的英国女人,是个知书达理的医生妻子。而真实的凯蒂是个愚蠢轻浮的女人,这一点只有瓦尔特自己了解,但他又如此深沉的爱着凯蒂。在第23章中,瓦尔特这么说:
大约所有爱情的神秘之处就在于--“爱一个人需要理由吗?”(自行脑补《大话西游之大圣娶亲》),不需要,瓦尔特就是这么卑微得爱着凯蒂。然而也就是这种深沉的爱,让瓦尔特极其脆弱而敏感,他的感情一旦受到伤害,就会迅速地关上心扉。面对凯蒂的出轨,他无法原谅。瓦尔特想到了复仇,他把出轨的凯蒂带到霍乱区的湄潭府,甚至让她每晚吃着有可能致命的蔬菜沙拉,就是要害死凯蒂。瓦尔特没想到的是,凯蒂非但没有死,反而在修道院的感化下,获得了灵魂的觉醒与救赎。
在一切都在走向正常的时候,凯蒂发现自己怀孕了,他们都知道,孩子并不是瓦尔特的。瓦尔特在此时已经心灰意冷,他已经不想再害死凯蒂,甚至提出了让凯蒂离开湄潭府。瓦尔特已经彻底丧失了生活的信心,他甚至疯狂的在自己身上做细菌实验,是的,这无异于自杀。正是因为这是他的自杀,所以他死前会平静的对凯蒂说:“别大惊小怪。我刚走了一段艰难的道路,不过我现在好了”。
是啊,瓦尔特就是那条狗,他张口咬向轻浮、愚蠢、庸俗的凯蒂,自己却死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