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作文 读后感作文 其他读后感 《马云:未来已来》读后感4000字

《马云:未来已来》读后感4000字

其他读后感   2025-01-10

  《侃马云荒唐怪论》

  正文:

  写于2008.7.9,我的QQ空间里。

  上帝给了我一双眼睛。这双眼睛,不是让我只往“上”看,而是更多地往“下”看,全方位地观察、打量这个世界。人生百态全不放过,世间万象收诸眼底,而且要拿出“读后感”甚至态度和行动来。虽然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我始终努力践行着。

  几周前某个夜间,已经是深夜3点多,一个台上,一个台下,在〈迎在中国〉第三届大决赛节目中,终于让我给名子与人对上号了,台上的就是我要说的所谓的“中国第一商网----身价40个亿(无具体考证数据,只是网络这么称)阿里巴巴的懂事局兼首席执行官---马云”;台下的,固然就是我了。

  其实,阿里巴巴,我从未进过这个网站,也从不感兴趣。因我从不喜欢通过网络购买物品,以致对马云这个名字很陌生,更无须了解这个人。只是这次汶川大地震马云捐了款,还抛出诸多荒唐怪论,让我对这个人开始感起兴趣来了。原因,好像有钱即可任性;有钱,什么奇谈怪论都可抛出。

  固然,早据网上介绍马云是阿里巴巴创始人,阿里巴巴是全球企业间(B2B)电子商务的著名品牌,是全球领先的B2B电子商务网上贸易平台。尽管如此,人,往往就是这样,事不关已,高高挂起。所以,我对马云这个名字与其人,也就从未主动要去对号入座。

  这次,终于给以前看到的那个貌不惊人瘦小的,犹如著名漫画家张乐平笔下那个浪迹天涯的“三毛流浪记”的“外星人”马云对上号了。

  今天坐在〈迎在中国〉第三届大决赛栏目,与中国联通扬总裁两人担任决赛主评委的马云,给我的感觉,其谈吐就是浙江一带那些大企业家的背景,从小没有受过正确的教育,为了生活,小学毕竟即浪迹天涯,行走大街小巷, 如同当年流落蓟州卖柴度日,有一身好武艺,又爱打抱不平的那个外号“拚命三郎”,还狂妄自大。

  当然,我知道他喝过几年墨水。只是,通过这次《迎在中国》第三届大决赛栏目中,对这个很令人不起眼身价40亿的马云的点评,又通过这次在空间里看到有关“马云给雅虎员工作的精彩演讲:爱迪生欺骗了世界”一文,还真的殊不知中国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傻子,那么多的痴呆,对一个炫耀式的点评,荒诞怪论的演讲,当着一个范本在喝彩叫好?! 可谓台上是疯子,台下的都是傻子。

  马云的思想,马云对事物的认识,和他的观点,也官名堂皇的做主评委。其,诸多点评还极为荒唐,也给雅虎员工作精彩演讲,简直不可思议!

  如果让他谈他自己是怎么走到今天,怎么拥有了今天的辉煌,我承认有他自己的东西,有他自己可取的创业道路经验之谈。

  但是,用马云他对事物的理解,对事物的认知感官,以及他的思维方式与知识面,思想性来作主评委和精彩演讲,似乎还真的误人之弟了,更是一个荒唐的误导。

  前天看到马云给雅虎员工作的有关“爱迪生欺骗了世界”这篇精彩演讲,的确让我不敢苟同 。尤其在给雅虎员工作精彩演讲中,还举了不少例 ,以他所举的例子来阐述他的正确,为验证他的言论,并堪称这是他的境界。

  下面是我反驳马云荒唐怪论的对话:

  马:还有更聪明的懒人:

  懒的爬楼,于是他们发明了电梯;

  我:我只是这样的理解:维尔纳·冯·西门子1880年,在曼海姆建造了第一部电梯。

  只能说,今天,电梯是被用来取代爬楼,而不是因懒的爬楼而发明了电梯。

  原始的电梯,是人力升降器,现代电梯只是用电力作为动力的升降器。 据记载,早在古罗马尼禄王朝就有了升降器,尼禄是个暴君,他用升降器从地下把角斗士和野兽运送到角斗场去,常常让角斗士和野兽搏斗,他在高处观看作乐。发明这种升降器的是一名古罗马远征军战士,名字已无从可考。

  既然,角斗士都有勇气去和野兽搏斗,又怎么存在懒得爬电梯?而今天的人们,更多的喜欢住小高层,都想通过爬楼梯得到锻炼。

  1880年,德国制成的第一部电梯,是用电动机带动钢索系统的乘坐箱。第一部电梯的诞生,并非如马云那个荒唐怪论,而是解放劳动力,是用于能够将笨重的野兽轻易的快速的运送上去。

  马: 懒的走路,于是他们制造出汽车,火车,和飞机;

  我:制造汽车,火车,和飞机,并非是为了懒的走路而在制造、发明。而是为了更能节约时间,提高办事效力。时间就是效益,效益就是金钱。然,该走路的还是要走的。

  马:懒的一个一个的杀人,于是他们发明了原子弹;

  我:发明原子弹,并非是为了懒的一个一个的杀人!而是现代战争为了力求减少地面作战,减少自我牺牲!速战速绝,更是一种先发制人,正当防卫的现代化的核武器,是体现一个国家的文化经济科技发达的见证,更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尊严象征 。

  马:懒的每次去计算,于是他们发明了数学公式 。

  我: 首先马云对计算一词概念都未弄懂,难怪他自己在每每演讲中强调他的数学是最差!要知道任何一种数学公式的出现,都是为了更好的计算。如果按马云之说,那么发明了数学公式,是否就此不再计算了吗?简直是一个愚人在说梦!不知他大学毕业证书又是怎么拿到手??

  计算,在中世纪时,珠算家用算盘进行计算,而算术家用算术进行计算。数学公式,同样是用来计算。算术,指的是用阿拉伯数字进行算术运算的过程。发明了数学公式,岂不还是要计算嘛? “懒的每次去计算,于是他们发明了数学公式” 这个说法出自他的演讲台上, 也太可笑了吧。

  马:懒的出去听音乐会,于是他们发明了唱片,磁带和CD。

  我:发明唱片,磁带和CD,并非是自己懒的出去听音乐会,而是为了让那些名家的音乐得以完美的保存才发明! 发明唱片都是为了卖价,而不是懒得去音乐会现场听。真正喜欢听音乐会的人,当音乐会哪天在音乐厅演出,喜欢听音乐会的他们,即便雨再大,还会不惜时间,不惜票价,也要挤出时间, 置身于音乐厅听音乐的感受,此时用成语来形容那可多了: 如闻天籁,心旷神怡,神清气爽,余音绕梁,绕梁三日,抑扬顿挫.....

  其实,现在各国各地举办音乐会已经司空见惯,不足为奇。但又有谁知道,它却经过了三百多年漫长的发展,才达到今天这样完美程度。

  据历史记载,音乐会起源于19世纪末。当时英国有位小提琴家约翰.班纳士特,一天他突发奇想,既然人们都喜欢听他拉琴,那何不出售门票?他便腾出一间大房间,里面摆了几把椅子,他和乐师们就坐在前面给听众演奏,凡进来听他们演奏的都需打票。

  这就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有组织的,但又不定期的音乐会。而听众每当又想随时根据自己的心境,可随时的再次欣赏那常常会令自己身临其境的,情不自禁地陶醉在那完美的音乐会,那又何赏不可让这优美的音乐会刻录下来,可随时随地的走进自己的情感世界生活圈里,与人们与自己的心上人一起共醉?

  自古以来,人类艺术伴随着人类的文明,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不朽的印记。人的思想意识又不段的在随时代的演变发展,故在十九世纪末的同时,唱片的出现终于使名家的音乐得以完美地保存,音乐会再也不是人们欣赏音乐的唯一途径。同时也可解决无人音乐队的伴奏。由此,唱片延续的发展,就此卡啦OK....的诞生。

  固然,音乐会依然是音乐会的效果。有条件的人们还是很愿意让自己走进那直观的艺术殿堂。所以,唱片的发明,最根本的是为了让那些名家的音乐得以完美的保存才发明。而绝非是如马云之说“懒的出去听音乐会而发明了......” 其实,唱片真正发明的时间距今应该是120周年。

  在精彩演讲中,马还说:“还有那句废话也要提一下,生命在于运动,你见过哪个运动员长寿了?世界上最长寿的人,还不是那些连肉都懒的吃的和尚?”

  哈哈.....马云给“生命在于运动”完全理解为外在运动,理解为一个体力运动,他丝毫不懂一个内在的运动。和尚不吃肉,怎么理解为一个懒的吃肉呢?不吃肉完全是一个信仰话题,更是长寿绝密。

  就和尚长寿来说,也决非是因为不吃肉原因所在,他还在于两腿盘起,两手拱起......阿尼佗佛.....心静自然凉嘛。

  马: 如果没有这些懒人,我们现在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我都懒的想!人是这样,动物也如此。世界上最长寿的动物叫乌龟,他们一辈子几乎不怎么动,就趴在那里,结果能活一千年。 他们懒的走,但和勤劳好动的兔子赛跑,谁赢了?

  我:马云这样的思维也太可笑了吧,试问,你马云也学乌龟就趴在那里看看,你是否也可活上一千年??

  而我们现实生活中,那些书法家往往都是长寿。他们虽然也没有什么体外运动,但是也不至于如你马云这一思维方式。

  书法家之所以长寿,是因为他们长期书写过程,随着手腕的运转一气呵成 ,这就是内在的运气,运气就是一种内在的运动。长寿的绝密主要的还是在于自身的心境! 你心态好,固然会长寿。好的心态可以战胜病魔的。

  至于,乌龟和兔子赛跑,谁赢了的话题,在坐的只要上过小学,谁都读过。这个寓言说明:人,不可骄傲,骄傲的人必然会失败!马云用这个寓言来比喻,似乎,真的很可笑了。

  如今,一个企业家似乎不上台来几场精彩演讲,也就不是企业家了。

  易中天,于丹已经误导了一大批粉丝了。马云更是在荒唐的误导一批雅虎员工及“迎在中国”第三届大决赛参赛人员与更多的观众!还严重的误导了我们国家领导人,在第一站出访俄罗斯,面对全世界演讲:中国未来五年内,个体户必将消失。

  哈。。。亊实,五年已下来了,“个体户消失”了吗?

  续篇:《马云奇谈怪论的演讲》近期贴上。

点击显示
标签: 蛇岛 秘密 读书 笔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zdfyzw-1196306/
其他读后感推荐
热门其他读后感推荐
  • 古诗文
  • 外国名著
  • 选读推荐
  • 观后感
  • 小学生读后感
  • 初中读后感
  • 高中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读书心得
  • 其他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