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读后感800字
在读过的书中,这应该是读来最沉重的一本。汪文宣的死亡安排在抗战胜利的那天,屋外人们的高兴与屋内死亡的悲痛,形成多么讽刺性的对比,人是社会蛛网中不能挣脱的蚊蝇,另一方面,人与社会却又存在一条鸿沟。
本书主要是围绕汪文宣展开,串联起唐柏青,钟老,汪母,曾树生和小宣,用对话和心理活动推动情节的发展。汪母作为一个女性知识分子,封建家庭意识却又牢固植入在她身上,看不惯树生自由主义的表现,她深爱她的儿子,却又逼迫汪文宣,破坏汪文宣的家庭幸福。汪文宣懦弱,妥协,总是企图以牺牲换来家庭的和平,他内心痛苦,希望自己的内心的想法让树生母亲知道,却又总是以我很好来表达,即使病痛也不说。以为自己的做法是对树生和母亲好,其实却加剧了家庭矛盾。在公司里没有人看得起他 没有人愿意跟他说话,连主任也总是让他做许多活,却拿着微薄的薪水,他也想反抗,可是最终还是一个“老好人”,总是在退缩。曾经的理想早已化为尘埃。面对他身上的这种懦弱,想起了周萍,周萍面对他父亲的权威,总是唯唯诺诺,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想逃开这一切,却又缺少勇气,担心自己脱离了家庭的荫蔽无法生存,父慈子孝的观念与自我的观念使他痛苦但他们两个又不一样,汪文宣有过理想,不过被社会所埋葬了,周萍却从小不敢违背父亲,从小接受的是封建教育。树生呢,她身上的自我意识,自我救赎的观念,在某个层面来说是自私的,尽管他很爱汪文宣,却更爱她自己,她希望自己能过舒适的生活,不希望在陪伴丈夫和婆婆的争吵中平凡地度过自己的一生,几番内心斗争后还是决定跟陈经理去兰州,她喜欢陈经理的程度我们从文本中难以确定,但绝对没有对他丈夫那样深,在她知道陈经理对她的想法后,她还是向陈寻求帮助,可以说陈是她在水深火热中的一根稻草,她要想改变自己的生活,她只有紧紧抓住这根稻草,她别无选择,而最根源的问题在于社会,他们无从逃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