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去闯》读后感1000字
这是一个优秀学长的娓娓道来。我也想冒昧的拿自己的成长经历来对比一下。
首先,我想柘远哥成长得这么优秀跟他的母亲密不可分。1.小时候在新鲜事物探索上的培养,例如使用电脑(我父母在我小时候是禁止我使用的,当然这也是基于当时环境影响,毕竟他们不会,在没有人引导下,也许对我而言禁止是比较好的选择)2.在性格上的培养。看恐怖片,抓昆虫,用水喷脸等,作者都挺过去还取得很好的结果,从文弱变成勇敢的孩子王。我小时候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想想大家小时候都有差不多的问题,诶我依旧很害怕虫子。3.阅读方面,作者的阅读是持续性积累,即使特别忙也没放弃。我小时候睡前老爸老妈也会给我讲故事,还不时考我书中的内容,后来略大一些就给我买很多古代诗歌,必须每天都背上一首,后来是两首,还有三字经论语什么的,“唱月亮光光”也要唱好,当时真的觉得特别苦,但是性格上比较放不开,还是忍了。现在来看,那几年背的东西真的内化到我的骨肉,起码感情上细腻了不少。可是,我后来拒绝了,放弃了。差不多从小学五年级开始,我就不看书了。该明理的时候不明理,眼光短浅还性格高傲不听劝,开始几年没什么影响,到了初三下学期,有情窦初开,学习上急功近利,做事儿都开始浮躁,想事儿想不透,爱钻牛角尖,渐渐各方面都越落越远。现在说起来朋友还说我当时是阳光好少年呐,怎么现在伤仲永。重拾阅读,也就是今年才算正式开始,还是不能放弃希望的。4.作者有追求并执行并坚持到底。我上高中后就只有空想但没有效行动,还有点对自己不负责任,明明感觉自己高三起伏大,心态不够淡定,这也一直是我自己的硬伤,明明有机会参加自主招生偏偏还不以为然地放弃,真是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嗯嗯,结果就是没有考上名校。在普通一本读了两年,才更能体会到名校意味着什么。准备先考研,要完成一个不为什么的理想。一种追求好的态度,仅此而已。
我现在也21岁了,接触过一些牛人,他们真的很纯粹,做事儿就只想把事儿做好,做人就只想把人做直,保质保量。看看他们也没活得很复杂,坦率而乐于助人。less is more对于做人也是如此。我曾不止一次拿时间晚了做借口,不过就是想安逸的当个懒人。在微信读书里,认识了“杨宝宝”,二十多岁才在英国读预科,今年快三十的人才研究生毕业。也是一个非常敢闯的典范。
多一点纯粹,多一点情怀,多一点坚毅,多一点勇敢,boys,撸起袖子,不如去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