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力(经典版)》读后感900字
这本书大多数地方都在讲“影响力”武器被“无良商家”用来“蛊惑”我们这些消费者。这样的技巧在某宝上十分常见,比如某明星同款无线蓝牙耳机,这利用的就是“权威”和“社会认同”“喜欢”原理,哎哟,听说网上很多人都说这个明星人品好,他用的东西质量肯定好,买买买。网红经济也是典型的“喜欢”原理,因为用上了网红产品就感觉自己好像也过上了网红那样的生活。比如女孩子们买来根本不合穿的衣服,即使明知穿不了,她们也会选择下单,因为买了网红身上那件同款衣服,自己仿佛也有了一样的魔鬼身材。
可是我们为什么不换个角度想想,能不能用这些“影响力武器”用在对大家都有帮助的事情上呢?我想有一个领域非常适合,教育领域。从小学到高中总能听到有些老师抱怨学生不好管,打又打不得,骂又骂不得,因此又类推到了整个教育产业已经是黄昏产业。可我想这样抱怨的老师本身素质就不够高,都什么时候还操着以前的想法,以为对学生责备就能让学生言听计从,可言听计从的学生能成为日常吗?在我看来老师们应该修一门教育心理学,实在没有时间可以读读类似《影响力》这样的书,充一下电,更新更新脑袋里都陈旧观念。比如在遇到时常在上课时捣乱的学生,并非只能用惩罚来解决。可以先找到双方都共同点建立信任,让学生喜欢上自己,比如说老师也是从学生成长过来的,以前和你一样喜欢捣乱blabla,然后用“稀缺”原理,指出学生在班上独特的品质,要是不好好珍惜可能会和别人一样普通,最后再用“互惠”“承诺与一致”原理和学生约法三章。以前初二军训时,教官一来就找出全班最调皮的同学,让他当我们班的队长。大家当时都很惊讶,教官到底在想些什么?可是一个星期军训结束后,这个班上最喜欢打架挑事端的同学竟然是表现最优秀之一,而且我们宿舍在他领导下还成了文明宿舍。高中时班上也有个刺头,整个年级最严厉的老师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初来乍到一身正气的女班主任也束手无策,越管他就越不学。可在高二下学期和高三两个班主任对努力下,对这个同学多一点信任,在班上经常表扬这个同学的进步,他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起来了。
我想也许“影响力”武器未必总是奏效,但总是比我们以前的所谓高压政策,把学生当作机器人的方法好,也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