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读后感1300字
作者从两个角度开展:
1.让自己觉得自己有趣;
2.让别人觉得有趣。
让自己觉得有趣就要突破自己的想象,要别人觉得有趣就要突破别人的想象。
其中别人眼中的“有趣”是各种能力在人格魅力上的外显,是知识储备能力、信息管理能力、感知力、鉴赏力、想象创新能力等组合作用下的产物。
最终回到自己觉得有趣最重要。
有时候论点写着写着不知道扯到哪去了……不过有的点还是非常有意思:
1.关于眼中的世界为什么不够有趣:
这个世界的知识是无穷尽的,对理式的归纳和认知也是无穷尽的。如上图,一个人脑中的理式文件夹越多,他心中的世界的分辨率就越高,看到的东西也越丰富,对知识的梳理也越清晰。这将直接促成一个人形成层级清晰的知识结构、快速读取的缓存能力、精准到位的表达水平。
人在不同领域会有不同数量级的理式积累,越是擅长的领域,积累的理式越多。一个人脑中的理式积累越多,眼中的世界便越分明。
2.关于天天看很多东西,为什么还是感觉不带自己更博学了(⁎⁍̴̛ᴗ⁍̴̛⁎):
如果把信息比作砖块,那知识结构就是房屋的设计图。没有图纸,只会把砖块堆得摇摇欲坠,先有了图纸,我们才知道要什么类型的砖,要怎么摆放,要摆放到哪里。刚刚说的碎片信息,如果无法纳入房屋建造中,那就是一堆“建筑垃圾”。先有图再砌砖,所以我们也是先有框架,再去学习。
年轻人总是嘲笑某些老年人的收集癖,什么破烂都往家里搬,什么破烂都舍不得处理掉。可在碎片化信息爆炸的当下,自己对信息的处理和攒破烂的人并没有什么差别。随着收集的信息越来越多,对信息的分类梳理会变得越来越复杂,最后达到无法收拾的程度,只是源源不断被动接收,最后成为看上去什么都知道的人其实什么都知道得乱七八糟。
3.知识是想象力的基础:
当代有一些野生儿童教育“砖家”,建议在幼儿学习的早期,少教育孩子知识,以开发孩子的想象力。这种把知识和想象对立的观点非常狭隘。我们常用“天马行空”来形容想象力,须知天空虽大,天马虽快,“行空”还需航线审批。最好的想象力,是在丰富知识下逻辑自洽的想象力,越多知识,越多想象。只有填鸭式机械灌输的知识、教条式死板被动的知识才会让孩子失去想象的空间。当你真正对知识感兴趣并不断探索时,丰富扎实的知识结构会构成想象力坚实的骨架。
4.同理心并不能让我们对这个世界多几分认同,却能让我们对这个世界多几分理解,以减少戾气。
5.关于为什么总是老一辈总是婆婆更着急要孙子:
如果你把自己置身于那个时代,在那个时代的环境中接受那个时代的教育,你一样会对子嗣的延续产生强烈的执念,你嫁人后会被改姓,你希望家族姓氏能够代代相传。
假设你是女生,嫁人后生下了儿子,那就意味着你为这个家族的香火延续做出了重大贡献。然后你辛辛苦苦把儿子养大,你看着他娶妻。这时候香火继承的工作就像接力棒一样被传到儿媳妇手中。如果儿媳妇生不了儿子,这不仅仅是她个人接“香火任务”的失败,更是把你作为婆婆几十年的努力和幸运(有儿子)一笔勾销。
一个人花几天拼的模型被人毁了,都会急怒攻心大发脾气,更何况几十年的辛苦毁于一旦?所以婆婆着急媳妇生儿子,是因为害怕她自己“生儿子”这个贡献被清零。所以那个环境下,婆婆更在意孙辈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