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慢慢来:龙应台“人生三书”之一》读后感1400字
源于书名,翻开了这本书,却被温暖的感情和细腻的点滴所诱惑,一步步,一字字不肯错过的看完了此书(不过,错漏字可真多呀……)
我对华安一直有种特殊的感情,估计是“雏鸟情节”作祟,前几章里都只有他的影子,我没料到会冒出个“底笛”来,但是后来也慢慢被“飞飞”的性格所吸引,相比较华安,华飞的性子显得更随遇而安,更温和一些,更轻松随意一些。因为华安有老大包袱,他曾经独占父母的爱和整个世界而后又被迫学习分享,他的人生态度是紧张的、易怒的、敏感的;也是成熟有主见的。他曾多次怀疑“妈妈”更爱“底笛”,并因此伤心难过,但是都被“妈妈”智慧的化解了,而且邻居的贴心,也让华安明白,他并没有因为“底笛”的出现,而被忽略,但这样的被顾及毕竟是少数,所以华安还是伤心了一阵子。
兄弟俩的性格大不相同,但是却又很多共通点:一样调皮捣蛋,一样爱黏着“妈妈”,在“妈妈”写作时捣蛋,在熄灯后捣蛋,以惹得“妈妈”恼羞成怒为了,不过却也一样喜欢听“妈妈”读书!我很喜欢这样的母子相处,一度让我让我感慨万千,“妈妈”由于自身作家的身份,是个很爱思考的文艺女子,不管是在讲书过程中对情节的考量,还是讲故事本身;不管是日常生活的细致观察,还是回答儿子们千奇百怪的问题,“妈妈”的智慧都深深吸引着孩子们和我!
但是,当履行母亲这个义务时,务必会放弃很多梦想,就像“妈妈”在跟若冰畅谈那些想做,想看,想写的事情时,激动的言语,向往的深情......最终却只能被打回原形。当若冰用透视人生的复杂表情问“妈妈”:“你后悔吗?”的时候,我心里就很笃定,肯定不会!的确,“妈妈”说:“还好!有些经验,是不可言传的”。
不是不迷茫,不彷徨,“妈妈”也在自问,也在找答案:谁能告诉我做“母亲”和做“个人”之间怎么平衡?我爱极了做母亲,只要把孩子的头放在我胸口,就能使我觉得幸福。可是我也是个需要极大的内在空间的个人,像一匹野狼,不能没有它空旷的野地和清冷的月光。女性主义者,如果你不曾体验过生养的喜悦和痛苦,你究竟能告诉我些什么呢?
不能简单的说:这是女人对家庭对孩子的付出和牺牲,而是一个女人心甘情愿,甘之若饴去享受这份痛和快乐,这份礼物,就像文中说的那样:我们两个本来都是天上的小天使,是上帝别送给妈妈做女人的礼物。
孩子将我带回人类的原始起点。在漠漠穹苍和莽莽大地之间,我正在亲身参与那石破天惊的“创世记”。
文章的很多细节都会莫名戳中软肋:
像华安在幼稚园门口,看着妈妈推动脚踏车,对她的背影大声说:“妈妈,乖!
像妈妈和爸爸闹不开心,华安安慰妈妈: “安安很快乐呀。安安快乐,妈妈快乐。妈妈快乐,爸爸快乐。”
像妈妈出去一会,回来,问小华安在想什么,男孩庄重地回答,“我想,没有妈妈,怎么办?”
而文中妇产科石医生,也是我很喜欢的人物,对于想知道性别的父母,他智慧的开导:“人对这个世界已经掠取无度,您不觉得保留一点天机、一点对自然的惊讶,比较美好吗?”
对于妈妈提及堕胎时,他严肃的说:“我爱生!我只负责把生命迎接到这个世界上来;我不切断任何生命”。
真的令人动容。
可再怎么爱孩子,在孩子慢慢长大后,也要学会放手,看着孩子““渐行渐远”,
就像华安写给妈妈的信里说的那样:
你可以说:“孩子你慢慢来”,可是有时候,快快地“放手”或许也是必要的。我知道,这很难,难极了,但是如果你记得我们儿时的甜蜜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