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说瓷》读后感
《看图说瓷》是一本不算厚的书,它夹在各个体型都很大的同伴中间,很不显眼,若非专门瞪着印有瓷字的双眼,就错过了如此美妙的一番阅读。
说起我对瓷器的认识,可以纯白脖定义,除了知道是用土烧制的胎,施釉以后继续高温烧制而得以外,毫无概念。之所以近期想对此做一番了解,一是因为近一个多月来,看了博物馆里大量精美的瓷器;二是参加了一场甘露堂周老师讲授有关巩县黄冶窑的专题课;三是想学习周老师,不惑之年开始学习入行,到了现在已经成为圈内有名的学者。我想现在开始学还不算晚吧,就算提升一下自己的文化内涵。在此,要感谢近期经常熏陶我的好友古玩行。
初翻此书,看到里面有大量的插图,原以为都是对各类瓷器的鉴赏说明,拿回家细细品读之后,发现它不是讲述如何鉴赏瓷器真伪的,而是一本讲述如何正确欣赏古代瓷器中绘画的书。200多页,很快就看完了,但收益非浅。
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里,器物上的绘画、雕刻内容多于阶级礼制、历史典故、民间传说故事有关,由于历史原因,有大量明清时期带有绘画内容的瓷器流落异国他乡,而且这些瓷器都很精美,外国人对这些来自古代中国的瓷器都推崇有加,但他们对上面绘画的内容所知并不多。遗憾的是,现在国内的学者专家们也经常误读这些瓷器上面所绘画的内容。倪亦斌博士近十年来,从欧美私人收藏家、各个东方艺术博物馆内收集了几万张有关这方面的图库,深入分析了瓷器上绘画的内容,总结归纳出了这么一本书。
我对其中那篇《三教原来一家,万变不离其宗》印象深刻。
儒教、佛教、道教都对中国封建王朝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儒教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三教合一,是古时帝王统一思想,以便政治统治的一大举措。所以在自北周(公元557-581年)以来,以孔子为代笔的儒教、老子为代表的道教、释迦摩尼为代表的佛教,便统一到了一副画面上,称为三教图。后世不断的演化,衍生出了很多个版本的三教图,分别运用到了绘画、木刻、石刻、碑刻、瓷器等众多艺术领域,为帝王宣扬政治主张,安抚民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