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读后感800字
读这本书的前半部分,感觉主人公是一个对生活比较麻木的人,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比较佛系,什么事在他看来似乎都不是太要紧的事,母亲去世无所谓,结不结婚无所谓,帮朋友做假证无所谓,不改变工作地点无所谓。好像是一只随波逐流的船,任凭风把他带向未知的远方。陈果老师对自己也有过类似的评价,不过我总觉得他们背后的态度是不同的。陈果老师的随波逐流更多地是在表达对于既定事实的欣然接受和对现有生活的感激,换句话说,每一个开始可以很随意,但一旦开始过程还是很用心的。相比起来,默尔索对生活似乎麻木的多,麻木的让人有几分讨厌。从始到终他始终游离在生活之外,周遭都无关痛痒。这是我最开始理解的局外人的含义,即对生活毫无抗拒也不曾期许。
读到本书的后半部分,默尔索因为杀人入狱,经历了荒谬的司法审判过程,其中伴随着内心的纠结与最终的和解。才意识到,主人公并不是对生活全然无知。甚至,他可能是从始至终最清醒的一个人。他不愿配合律师表达自己不曾有的感受,哪怕那对自己开脱罪行大有帮助,也不愿投奔神甫寻求上帝的庇佑,即使在放弃上诉等待死刑的最后时刻。他冷眼看待周遭的世界,看着一张张熟悉又陌生的面孔,来而又往,与自己既相关又不相关。他的世界别人无法理解,他同样无法理解别人的世界。话说回来,当他意识到死是每个人必须要经历的事,且早死与晚死并无不同时,与世界任何形式的抗辩就彻底失去了意义,哪怕只是默不作声地申诉。
默尔索的另类总让我想起严歌苓笔下的扶桑,我不知道这种对比是否有意义,但我总觉得,他们在一点上是共通的,那就是他们总是与世俗反着,甚至被视为有几分愚钝。扶桑把苦难当成生命的底色,默尔索则把生命的一切色彩抹去。但两个人的命运又大不同,扶桑的愚钝使她历经磨难,却也把她保护了起来,免受了世俗的侵扰,而默尔索的愚钝虽没有给他制造小麻烦,却在最后把他推向死亡,不给他申辩的机会。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