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至死》读后感3500字
1.简而言之,奥威尔担心我们憎恨的东西会毁掉我们,而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
摘抄原因: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我们所热爱的一切无一不在占用我们的时间、消耗我们的激情、麻痹我们的思想,在娱乐和幻想中不断地自欺欺人,好像一切不过都是无意义。
2.在电视上,话语是通过视觉形象进行的,也就是说,电视上会话的表现形式是形象而不是语言。
摘抄原因:通过视觉形象呈现会话、传递信息,决定了形象地第一重要性。在这个时代,是否拥有可信讨喜的外表比是否拥有深刻的见解和令人钦佩的思想更重要,这无疑是令人恐慌的。
3.深入一种文化的最有效途径是了解这种文化中用于会话的工具。
摘抄原因:用于会话的工具决定了我们看待问题的视角、宽度和广度。
4.媒介的形式偏好某些特殊的内容,从而能最终控制文化。
摘抄原因:媒体的衣食父母是受众,受众的喜好决定了媒体的发展方向,迎合受众的传播方式使大众在娱乐中被控制而丝毫不知。
5.某个文化中交流的媒介对于这个文化精神重心和物质重心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6.我们对语言的了解使我们知道,语言结构的差异会导致所谓“世界观”的不同。人们怎样看待时间和空间,怎样理解事物和过程,都会受到语言中的语法特征的重要影响。
7.语音的书写形式创造了一种新的知识理念,一种关于智力、听众和后代的新认识,这些东西柏拉图在其理论形成的初期就已经认识到了。他在《第七封信》中写道:“没有一个有智力的人会冒险用语言去表达他的哲学观点,特别是那种会恒久不变的语言。”
摘抄原因:语言转瞬即逝,而铅字隽永并能被人们反复推敲和评判。不敢用语言这种东西表达观点更倾向于用抽象的方式解释思想,除了因为知道语言语言这种表达方式的危险性之外,是否也是因为意识到了语言本就毫无意义。
8.我们的语言即媒介,我们的媒介即隐喻,我们的隐喻创造了我们的文化的内容。
9.真理不能,也从来没有毫无修饰的存在。它必须穿着某种合适的外衣出现,否则就可能得不到承认,这也正说明了“真理”是一种文化偏见。
10.任何认识论都是某个媒介发展的认识论。真理,和时间一样,是人通过他自己发明的交流技术同自己进行对话的产物。
11.存在就是存在于铅字之中:其他的一切都将渐渐地成为虚无。
12.读者要能够发现谎言,明察作者笔端流露的迷惑,分清过于笼统地概括,找出滥用逻辑和常识的地方。同时,读者还要有评判能力,要对不同的观点进行对比,并且能够举一反三。为了做到这些,读者必须和文字保持一定距离,这是由文本自身不受情感影响的特征所决定的。这就是为什么一个好的读者不会因为发现了什么警句妙语而欣喜若狂或情不自禁的鼓掌——一个忙于分析的读者恐怕无暇顾及这些。
摘抄原因:电视媒体却无暇给人思考的余地,于是在铺天盖地的信息洪流中我们接收着信息,却无暇加以思考和发问,我们固步自封,自以为无所不知,其实到手的却是一堆毫无意义的信息。
13.下面是最高法官约瑟夫·斯托里对韦伯斯特语言特点的描述:“...他措辞简洁明确,涉猎广泛,善于从实际生活中旁征博引;他分析透彻,敢于解决难题;对于错综复杂的情况,他善于化繁为简,并用绝大多数人都能理解的方式加以解决;他擅长归纳,常常利用对手的论述证明自己的观点;他理智慎重,从不因为忘形而在辩论中处于被动之地,或是为了无用的观点而浪费口舌。”
摘抄原因:这种行为方式和语言特点值得学习。
14.但我们生活中的大多数新闻都是不起作用的,甚至多是为我们提供一点儿谈资,却不能引导我们采取有益的行动。
15.所以,我们就陷入了一个无能为力的怪圈:你心里有很多想法,但除了把这些想法提供给记者制造更多的新闻之外,你无能为力;然后,面对你制造的新闻,你还是无能为力。
16.我们第一次得到了不能回答我们任何问题的信息,而且是对于这些信息,我们也不必做出任何回答。
17.对于电报来说,智力就是知道很多事情,而不是理解它们。
18.我们不再怀疑在电视上看到的一切,根本不会意识到电视提供给我们的特殊视角,甚至连“电视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这个问题也被我们抛到了九霄云外。
19.我们已经完全接受了电视对于真理,知识和现实的定义,无聊的东西在我们眼里充满了意义,语无伦次变得合情合理。如果我们中的某些人不能适应这个时代的模式,那么在我们看来,是这些人不合时宜、行为乖张,而绝不是这个时代有什么问题。
20.很多翻译可以成功的从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但我们知道诗歌很难做到这一点,我们也许能够大致了解一首译诗,但其中一定有什么东西已经丧失了,特别是赋予诗歌美感的那种东西。通过翻译,它已经成为另一首诗歌。
21.如果贪欲是资本主义机车的燃料,那么理性就应该是机车的司机。
22.这就要求电视节目中不能有任何需要记忆、学习、运用甚至忍受的东西,也就是说 ,任何信息、故事或观点都需要以最易懂的方式出现,因为对于电视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者的满意程度,而不是学习者的成长。
23.最后,他(赫胥黎)试图在《美丽新世界》中告诉我们,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摘抄原因:这是对当今时代一个可怕的阐述,知道为什么尚且会寻找解决途径,而不知道为什么,终会使我们自娱自乐,固步自封,是我们无法向前的一个巨大路障。
书评:
通过近段时间的新闻采写课程学习和《怎样讲好一个故事》、《娱乐至死》两本书的阅读,我注意到使自己所述具有客观性的很重要一点就是注明语句出处,这不仅是对原作者的尊重,也是新闻工作者应备的一项常识。《娱乐至死》这本书在每章末尾加入了大量的标注,并且在书的末尾部分加入了近10%的参考文献和译名对照表,这是对客观性和事实的尊重的一种态度,非常值得学习。
本书在开篇引用赫胥黎的话提到“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对从口头讲述到书面文字的转变,从书面文字向电视时代转变的历史进行介绍,并引用了大量的电视节目和传统课堂等例子来佐证自己的观点,最后对自己所担忧的这一问题提出了建议,这种结构很令我欣赏。
全书严谨的措辞、精妙的比喻、时而复杂的语法结构对我来说是种挑战,直至结束我不敢说完全理解了“媒介即隐喻”的真实含义。作者有力的论证着实令人佩服。本书对当下媒体时代人们依赖电视的行为方式进行了分析定论,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记警钟。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而我们对于浑然不知。电视改变了我们接收信息的方式、看待问题的角度,使我们不再思考和发问,媒体在节目制作上迎合受众喜好,没有任何需要记忆、学习、复杂或值得推敲的东西,我们自娱自乐,自以为接收到了很多的讯息,自以为无所不知,其实却是毫无进步。铺天盖地的信息不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任何影响,我们也不必对其做出反应,或是做出反应之后除了产生更多的信息(新闻)之外再无其他。这样的时代里,我们对这种危机却丝毫不知,娱乐至死,难道还不值得恐慌吗?更可怕的是人们尚且不知道自己在娱乐中麻痹了自我,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在我们已然意识到在娱乐蔚然成风的时代里,如何抉择是读完本书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娱乐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倘若把政治、教育、宗教都以娱乐的方式呈现出来,那它必像经过了翻译的诗歌一样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有些事物的意义就在于它本身存在的形式,譬如宗教和教育,我们在这种庄严肃穆或耐心学习中去体验去获得,倘若没有了这些外在的形式,而以简洁迅速不必加以思考的方式去获取,那它必是无意义了。我们不能否认电视和媒体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但我们应警惕那些试图以电视的方式改变我们认知,麻痹我们思想的行为,如广告式的人物形象和变相的商品推销...在当今的时代,面对娱乐仍能持有理智和思考,拒绝以单一的媒体接收信息,扩大认知来源的多元化和认知的深度和广度,敢于质疑和发问,才是自身应学习和提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