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读后感1300字
曾经跟晓燕说过,最喜欢民国时期的作品,那个时期的作者文字风格都是真实而质朴的,后来才发现,其实真正真实而质朴的是那个时代,而作家的语言风格各有特点。史铁生是我第一位接触的民国作家,他的文风就是真实简单而质朴的,大概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我对民国作家妄下定论的原因吧。鲁迅的文字是深刻犀利而富有哲理的,老舍的文字是风趣的,趣味中透露着作者乐天的性格,他的趣大多是思维想法的有趣。而钱钟书的文字也是有趣的,可是他是妙趣,是语言造诣上的有趣,看到有书友评价说,钱钟书放在现在的网络社会,绝对是个出色的段子手,也是很正确了。他的文字之所以可以这么津津有味,我能参透的大概就是他很喜欢运用比喻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让那些抽象的变得栩栩如生,变得~运用现在一句网络用语就是:他们好像有自己的想法。而这抽象化为具体还妙在所类比的两样东西在某个层次上有着惊人而无人发现的相似相通之处。文中例子太多了,简单摘抄几句好了:
这小说跟读过的其他小说相比,少了很多跌宕起伏意料之外的剧情,多的是耐人寻味值得一读再读的文字。作者不求以剧情吸引眼球,而且娓娓道来自己在某个时刻的灵感,故事平淡,可是人物形象却很深刻,对那个时代的崇洋媚外也犀利暗讽。
关于人物,赵辛楣对方鸿渐的评价大概最合适贴切不过了--不讨厌但是全无用处。他善良体贴有同理心,但是也软弱自尊心强优柔寡断。赵辛楣算是里面最欣赏的角色了吧,优秀,有领袖风范,果敢干脆,思维敏捷,为人处世得体幽默,有情有义。而四位与方鸿渐有过感情纠葛的女生,似乎都代表着很多人一生中会经历的不一样的爱情。
鲍小姐有如情人一样的存在,虽然出轨的不是方,但是方明知对方有未婚夫还继续接受勾引,其中不可磨灭也有偷情的过瘾心理。
苏文纨对于方来说是其追求者,或者准确一点应该是备胎,方明知对方对自己的情意却不拒绝,为了一时的寂寞还主动找对方,后来真正遇到心上人唐晓芙时还心软犹豫要什么时候跟苏小姐坦白一切。
与唐晓芙的那段描述其实是我最喜欢的一节,两个相互喜欢的人看破不说破,却也单纯真挚。这个女生,大概让方真正体验什么是爱情吧。
最后的孙柔嘉,大概是方看破红尘之后对爱情的妥协罢了。唐晓芙让自己痛彻心扉,以至于不再奢求有什么称心如意的恋人可以一起步入婚姻的殿堂,于是在孙的半推半就中潦草结了婚。
故事的最后是一个没有结局的结局,钱老把围城的谜底留下来让读者去猜。我猜,无论方与孙这一次的争吵是否会与以往的争吵一样很快和好如初,以他们的相处模式来说--一言不合就相互诋毁,反唇相讥,吵架永远对人不对事,都被冲动奴役说出很多会让自己后悔的话,也不懂得从每次的吵架中吸取教训,他们的这段婚姻不会有好结果。因为生活中见过太多语言暴力造成的家庭不美满了。有些关系一旦相互践踏过,就会有惯性,长此以往,就是两看两相厌。
钱老说婚姻是围城。有人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婚姻是什么?柴米油盐酱醋茶?两个家庭的捆绑?爱情的美好见证?不知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