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作文 读后感作文 其他读后感 《万历十五年》读书笔记_大学读书笔记2000字

《万历十五年》读书笔记_大学读书笔记2000字

其他读后感   2025-02-14

  万历十五年,明王朝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这个时候,张居正也死了,张居正的功绩也被朝廷在表面上否定了。但拥有独立立场的知识分子已经很清楚,他的功绩必然要被否定,尽管他的确为这个死气沉沉带来了一丝波澜。

  历史,不会因为一个人的行为带来根本性的改变。在某种制度下,历史就有了自己的轨迹,个人的作用会对这个轨迹有部分的调整,但很难做到根本性的改变。

  灾难深重的中国,自从安史之乱后,就走上了自己未来一千年的必然之路。

  唐朝士人的利益分歧,引导了当时的官僚机构,府兵机制和地方驻兵机制,终于带来了地方割据的状态,也终于最终埋葬了唐王朝。而纠正过枉的宋王朝,强调中央对地方的绝对控制,强调程朱理学对思想的绝对控制,地方文官制度,虽然使中国走向了大一统,而管理制度的大一统,也伴随着思想意识形态的大一统。不在这大一统思想意识之外的,统统被排斥为异端。而这些管理制度和意识形态,是基于士人的利益,也就是土地拥有者的利益。政治利益基于土地利益,这当然大大促进了中国农业文明的大力发展。但也引起了土地的大规模兼并。而在明王朝,张居正却试图推行一条鞭法。

  明代中叶后赋役方面的一项重要改革。主要是总括一县之赋役,悉并为一条,即先将赋和役分别合并;再通将一省丁银均一省徭役,每粮一石编银若干,每丁审银若干;最后将役银与赋银合并征收。代表了16世纪明代管理者试图获得一种理想状态的各种努力:徭役完全取消;里甲体系不管在形式上还是实质含义上都不再存在;任何残留的人头税都将并入田赋之中。而纳税人可以通过分期支付单一的、固定的白银来履行对国家的义务。

  差徭和田赋,对农民来说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剥削。在未实行一条鞭法以前,差徭之中虽然有一部分摊派于田亩,但所占比重很小。实行一条鞭法后,役银由户丁负担的部分缩小,摊派于田亩的部分增大,国家增派的差徭主要落在土地所有者身上,已初步具有摊丁入地的性质。它不只减少了税目,简化了赋役征收方法,更重要的是赋役性质的变化。这种变化具体反映了两个过渡,一是现物税和现役制向货币税过渡,一是户丁税向土地税过渡。

  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条鞭法的出现具有一定历史意义。首先,明代中叶后,由于官绅地主的剧烈兼并,各里之间的土地多寡日益悬殊,原以里甲为编审单位的徭役制使民户的负担越来越不平均,不少农民破产逃徙。改行一条鞭法后,役银编审单位由里甲扩大为州县,对里别之间民户负担畸轻畸重的现象有一定调节作用,使由赋役问题产生的阶级矛盾暂时缓解,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其次,明初为保证赋役征发而制定的粮长制和里甲制,对人户实行严格控制,严重限制了人民的行动自由。一条鞭法的实行,使长期以来因徭役制对农民所形成的人身奴役关系有所削弱,农民获得较多的自由。另外,相对明初赋役制而言,一条鞭法较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商品生产的发展具有一定促进作用。赋役的货币化,使较多的农村产品投入市场,促使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为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所以,一条鞭法是在根本上触动了土地所有者的利益。所以张居正以优秀知识分子和政治家所做的对中国有利的一切,必须被否定。

  在后世的清王朝,雍正皇帝以最高统治者的地位,推行着类似的制度,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官绅一体纳粮,一体当差。所以,从后世的眼睛里,雍正一定是个暴君,一定是个叛逆者。而伟大的乾隆皇帝,将此政策有所折扣的继续推行,既享受了该政策带来的巨大利益,也享受了土地所有者对他的所有褒誉,以十全老人自居。雍正,康熙两朝时间,在新政治体系的推动下,中国经济取得了极大的发展,而人头税的免除,终于引发了中国的人口迅速增长。这在当时的中国国情下,这些都是正面的,积极的。在清王朝前期由于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中国国土面积也取得了空前的拓展,新疆、蒙古、西藏这些地方终于并入了中原。而在此之前,这些地方最多是附属国。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土地归于农民是一个重要的目标。而革命的结果,还是保留了天下之大,莫非王土,土地公有制。农民只是土地的使用者,要交纳农业税,一直到不久的几年前。

  而在这个阶段,土地作为生产要素的作用已经下降到了一个很低的程度,不在关系到民族的存亡和国家的安定。所以,在这个阶段,土地的所有者只有换种方法来实现土地的价值。土地的所有者在保护农民利益的口号下,不饱和的供应着工业用地和商住用地,不断地推高土地和土地附属物:房产和厂房的价格,也推高着产业成本和生活成本。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土地拥有者的利益还是继续得到保障。

  综观一千年来中国土地制度的变化,土地所有者的集中,如封建王朝的土地兼并,始终对经济的发展,有着巨大的阻碍作用,而土地所有者的分散,对经济都起到了推动作用。当然,在某种技术条件下,农民不离开自己的土地,也会阻碍经济的发展,所以羊吃人的圈地运动,最终使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这让我想起了我在美国的一个见闻。据说美国政府在推行土地开垦政策的时候,将土地以每英亩一美圆的价格卖给农民,以鼓励农民来开发土地。而在政府进行高速公路建设征地的时候,感恩的农民将需要被征用的土地无偿地归还给政府使用。

  而在中国,政府以不饱和供应和拍卖的形式,将土地的价格推到极限卖给需要使用土地的人,而农民在得知政府要征用自己的土地时候,却赶紧在土地上加盖建筑,以向政府索要更多的补偿。

点击显示
标签: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zdfyzw-1222986/
其他读后感推荐
热门其他读后感推荐
  • 古诗文
  • 外国名著
  • 选读推荐
  • 观后感
  • 小学生读后感
  • 初中读后感
  • 高中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读书心得
  • 其他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