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天的感觉读后感2000字
《登天的感觉》是岳晓东博士所着的一本关于心理咨询的书籍。刚开始听说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好能夸张,为何做个心理咨询就能让心灵漫步云端了。我本人在课余也报了心理咨询师的课程,一直以为心理咨询就像培训老师们所说的那样,“所有这些人关注和救助着的是人类的绝望”,可能是我单方面的把心理咨询想的太悲观了。钱老师也说,上这种课需要怀着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反而觉得轻松不少,觉得,心理咨询反而是人性的温暖,助人自助。觉得还是台湾那边的称法好,“心理辅导”,为心理做一些疏导辅助性的帮助,不是么?
首先说一下我对美国心理咨询的看法,从他的案列中,我也发现,美国的心理咨询是发达到多么伟大的境界。他在书中说道,美国记录在册的专业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方法就有300多个,而且在不断的增加;在第一个案例中,为了帮助丽莎小姐的新生适应不良,美国哈佛大学校内有很多资源,例如哈佛大学写作辅导中心,心理咨询中心,学生热线电话等等,我想,一个有效的心理治疗,不仅仅依赖于咨询师本人的技术,也很大程度上依靠于社会所提供的硬件。
上培训班的时候老师常常说,我们中国的心理咨询落后人家发达国家70到80年不等,的确如此啊,且不说我是否能在一些小城市看到心理咨询室,就算有了,在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有这么多协会给我们受伤的学生们提供积极地帮助吗?显然没有。再说到更基本的一点问题,我们中国人真的有那么重视心理问题么?人们往往会感到苦闷、煎熬,可是帮助我们的最多的还是父母老师寻常人,专业人士真的很少。我是在高中的时候接触心理咨询的,我们高中三年都有心理健康课程,可是到了大学我不知道是我太宅了还是学校没有重视,我就没见过大学有心理咨询室。
美国的大学发现学生心理有问题之后,是积极地引荐治疗,而中国大多数人还是觉得心理咨询是心理有了重大问题见不得人。我希望这本书的出版与销售,能够更大程度上引起大家对心理学领域的重视,也期待中国心理学领域的发展,而不仅仅是把人力资源留在学校里教教书说说空话,忽略他们的社会责任。那些在社会上已经开始着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士们,我觉得也应该向岳晓东博士那样,把心理咨询办得更加人性化一点,一个简简单单10平米的房间,应该有更多的人性的温暖,而不仅仅是两把椅子一张方桌一把纸巾,严肃的布置反而让人觉得压抑。
这本书涉及了很多寻常的问题,例如“丽莎”小姐的自卑,学习压力过大;“莫妮卡”小姐的转学想法;“嘉慧”小姐在自己的爱好与家人的职业选择之间的矛盾等等诸如此类,这些我们寻常人都会碰见的事,或者换一种说法,这本书的案例很具有典型性。我们现在也处于一个青黄不接的年龄。大三了,开始要为之后毕业的生活作准备,是考研,还是考编制,现在的恋爱关系怎么处理等等。
通过这些人性化的案例,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沟通的重要性。人是有社会属性的,可是寻常人往往忽略,当人们遇到困难时,往往会陷入自我的区域内自行想象,例如丽莎小姐觉得自己是全哈佛最自卑最糟糕的人,例如嘉慧小姐以为他的爸爸只是想让她能够赚好多钱,这些人都陷入一个误区,就是他们的“以为”。
其实问题真的严重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了么?只是自己愚蠢的想法罢了。所以,当遇到这些问题时,我觉得大家应该抓住问题的关键本质,拿出一点勇气和决心突破它,自己画地为牢做困兽之斗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人在社会上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可以寻求帮助,也可以通过沟通、理解来解决问题,我希望大家遇到问题的时候都要理性一点。
另外,这本书里有一个“TOM”先生的关于同性恋的案例,虽然案例的本质并不是说他的同性恋情节,但是,在这里我对同性恋有一点想法想分享一下,同性恋这个词在现代社会来讲并不陌生,有些人并不是真的同性恋,他们只是觉得不尝试一下不枉费自己青春一场,就像夜店的有毒的物品,仅仅一克还是有那么多飞蛾扑火,我希望大家重视的是,他们这些人的行为,多多少少是对自己的认知不够,所以我在想,是不是我们的教育制度在这一块儿上不够完善,性取向问题本身被赋予了许多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含义,这反而增加了同性恋的神秘感和诱惑力。我个人认为,假如你真的是同性恋的话,这根本就不是病,我希望这个社会能够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和理解,毕竟恋爱不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繁衍。
当然,在这本书的10个案例中,岳晓东博士也整理了他对每个案例的深入分析和处理技巧,在这里不做赘述。心理咨询不是简单的一碗心灵鸡汤,而是助人自助。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很喜欢荣格先生的一句话,“心理治疗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使病人进入一种不可能的幸福状态,而是帮助他们树立一种面对苦难的、哲学式的耐心与坚定。”看完这本书,我也无法说明书中“登天的感觉”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也许是人发自内心的自由与放松?不知道。我想这个问题还是留着我考上证以后慢慢实践慢慢探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