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作文 读后感作文 其他读后感 个人与这个时代读后感范文

个人与这个时代读后感范文

其他读后感   2025-01-10

  正襟危坐,西装革履,些许严肃,微皱眉头,这是白岩松的公众形象,这或许与我们时下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有点格格不入,但他仍敢于迎接挑战,追寻着新闻的客观与公正,忧心忡忡地关注着种种社会问题和现象,冀希着社会更加美好……我想,这些不应该仅仅是媒体人或新闻人的职业义务,也是处于这个变革时代的我们所应该去努力实现的。

  翻完这本《一个人与这个时代:白岩松二十年央视成长记录》,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相较于前两本他的自传,这本书无疑是对他自己个人从业20年生涯的一个经验总结,也可以说是他从作为一个媒体人、一个新闻人的角度来解读自己走过的这充满变革的20年。

  无论是对电视新闻内部系统这个小环境,还是对整个社会大时代背景,白岩松一如往前,在这本书里均有自己独到、精辟的理解和看法。虽然整本书大多在讲他做新闻、做主持或做关于这个行业的一些事和碰到的一些人,但是贯穿全书,我总结下来,有两点是他一直想通过这本书竭力表达的,一点正好回答了他做新闻之所以成功的秘诀,而另一点则体现了他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关注点。

  “新闻最核心的在于人”是白岩松做新闻的信条,这也是他在整个电视新闻生涯所一直秉持的。因为他认为我们之所以关注新闻,是因为关注人,关注我们自己,关注人类的命运。

  在他的职业生涯初期,在《东方时空》刚走上主持人的岗位时,他做的两个人物系列,即“老学者访谈系列”和“长江人系列”让他受益匪浅。他认为前者让他看到了人秀、最本质的东西,而后者让他更靠近生活的本质,从而使其做节目更接“地气”。

  之后,经历了国家、社会的各种重大新闻事件的主持磨练,又经历了主持人、制片人、评论员的角色转换后,人到中年的白岩松主持风格愈发成熟、深刻,但他仍不忘当初的这一信条,始终坚守。在由他自己打造的新闻节目《新闻1+1》的一期“邹恒甫告北大*”节目中,所有人包括当事人、媒体、公众都聚焦在北京大学百年的名誉时,他却从关注人的角度出发,首先提出了“北大的名誉不如梦桃源这些女服务员的名誉更重要”的鲜明观点,在扞卫了这些人人格尊严的同时,也为其新闻的理念做了的职业注释。在书中,对于未来,他仍表示,会一直关注人的生存状态与人群的内心挣扎和信仰等。

  另外一点在书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白岩松做节目始终对于这个时代整个社会改革进程的关注以及对于民主的推崇。他觉得一位优秀的电视新闻节目的主持人必须是知识分子,而他对知识分子的定义是,从“小我”中能有所跳离,去关注一个时代,忧心忡忡地看到很多问题,并希望它改变,社会也因此变得更好的一群动物,因此他自许自己是电视知识分子,因此他甚至要求他所带“东西联大”的学生去对比两届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关注社会的改革政策。

  白岩松在《东方时空》的“‘看’系列”也是比较好的一个例子。正如主持人张泉灵所讲的,“白岩松所有的‘看’,都看到了未来中国的可能方向”。他看台湾,会关注日本的养老,会去看日本的环保、垃圾分类;他看美国,又关注美国的校车、图书馆的开放;他还想再看台湾,想了解台湾的心灵改革,他认为台湾在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的同时做了一次心灵改革,成为社会重要的稳定器,这些都是目前中国特别需要的,未来他还想“看”欧盟、“看”印度,确实“他是为未来的中国看”。

  此外,民主一直渗透在白岩松的工作生活中,也一直受他推崇。在当制片人半年后,他就在央视内部创办了编委会制,反而削减了自己的权利。他让栏目组的核心成员都进入编委会,共同研发、讨论、决策,从而导致原来是人人等着制片人派活,后来变成大家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后来这项制度成为央视的管理创新之一。他带学生也注重民主意识的培养,他每次让十个学生自己定下一个讨论主题,在这个民主的过程中,他希望学生去学会如何妥协和表达,因为十个人一百多个主意,最后得定下一个主题……

  正襟危坐,西装革履,些许严肃,微皱眉头,这是白岩松的公众形象,这或许与我们时下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有点格格不入,但他仍敢于迎接挑战,追寻着新闻的客观与公正,忧心忡忡地关注着种种社会问题和现象,冀希着社会更加美好……我想,这些不应该仅仅是媒体人或新闻人的职业义务,也是处于这个变革时代的我们所应该去努力实现的。

点击显示
标签: 读后感 大全 狼牙山 壮士 有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zdfyzw-1244308/
其他读后感推荐
热门其他读后感推荐
  • 古诗文
  • 外国名著
  • 选读推荐
  • 观后感
  • 小学生读后感
  • 初中读后感
  • 高中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读书心得
  • 其他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