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作文 读后感作文 观后感 推销员观后感

推销员观后感

观后感   2025-01-10

  熊二

  今天下午找老板聊天了,虽然已经有3个月没见他了,聊天的结果比我想象的好很多。晚上就稍微放松了一下,看了一部在硬盘里放了好久的纪录片《推销员》。看完后比较有感触,所以打算写点东西,也顺便更新一下这个僵尸公众号。

  我是在一个The 33 Best Documentaries of All Time的榜单里看到这部片子的,片子排在第9位,评语说:"梅索斯(导演)的电影关注时代的终结,记录了历史大大小小的转折点,《推销员》记录了一个大的转折点——不仅展现了推销员这一职业的灭亡,也引发了人们对于上帝是否已死这一问题的共鸣。"

  《推销员》讲述的是4个末流推销员,深入各家各户推销一本华而不实的《圣经》。装祯不同的《圣经》有不同的价格,片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售价$49.95的那种,这在60年代可不是一笔小钱。

  推销员面对的顾客有两种,有钱的和没钱的,大多数是没钱的。在面对没钱的顾客时,推销员需要做的工作更多。比如顾客有一个信其他教的妻子,推销员会说服他坚持自己,不要考虑其他因素,推销员会强调男主人才是房子的主人,完全可以做自己的决定,同时说自己只是推销《圣经》,并非让其妻子改信他教(通过让顾客赞同自己关于其他事物的看法来增加认同感),在出现第三者表达不同意见的时候,首先要撇清其和顾客的关系(降低第三者说话的影响力),再直接向第三者表达"这件事与你无关"的观点,一般这时候第三者就会闭口不说话了。

  片子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还有一个片段,是推销员保罗在面对一个家庭非常贫困的顾客时的反应,在推销员的鼓动下,顾客已经比较喜欢这本《圣经》了,无奈家境十分困难,实在无力负担。推销员开始竭尽所能试图说服其购买,完全不会考虑顾客下个月还不去贷款时的窘境,各种语言的刺激让人感觉不适。推销员只是想要卖货,我觉得道道水准很高的人是做不了推销员的,不忍心。

  即使采用分期付款,大多数顾客还是无法负担其这部《圣经》,然而这些人就是推销员的主要销售对象。推销员在使用"坑蒙拐骗"的各种技法推销《圣经》的时候,不知道他们是否认为上帝还存在,这也为什么是人们在看完此片后,会对"上帝是否已死"这个问题产生共鸣。

  当然也会遇到很多油盐不进的顾客,推销员大部分时候都不会成功;在面对顾客家里就有人从事推销工作的情况,还是赶紧闪人吧。

  片子还有更多的推销技巧,比如在马上要说服顾客签字买单的时候,顾客刚提出疑问,也有可能才说了半句话,必须马上岔开,(提高音量)说几句其他的话题,然后再回到推销的事情上,注意这时候需要有所改变,比如刚刚是准备填写家庭住址,重新回到话题的时候就可以直接问对方的姓名了。

  在面对富人的时候,情况就要轻松得多,毕竟钱不是关键的因素,这时候就可以从对孩子的教育、投资上面着手。

  我之所以对这部片子有很大的感触,是因为在暑假回四川老家的时候,就遇到过一批"推销员",他们所做的事情,和电影中的推销员没有本质区别。现实中的推销员会利用小利小惠把老年人聚集起来,然后通过吹嘘自己产品的优质和低价,利用信息的不对等夸大自己产品的性能,通过表扬购买者,让其在其他顾客面前获得虚荣,通过讽刺不愿意购买者,让其产生心理上的愧疚感。

  同为末流推销员,现实中的推销员和影片中的一样,主要目标群体是农村的老人,他们大多贫穷,然而推销员是没有道德底线的,他们会榨干穷人的血汗钱。

  这部片子在豆瓣的评分并不高,大概因为中国人对于写实作品并不适应。这部1968年的纪录片是很超前的,不论是拍摄的手法还是表达的思想。片中的推销员和顾客面对摄影机镜头表现得都很自然,让人觉得很惊奇。

  很久不写文章了,这项技能已经完全退化,所以这篇文章写得很艰难——这篇梳理电影的小文章,也花了我一个多小时。好歹是公众号开张后的第一篇长文章,希望以后能多写多发吧。

点击显示
标签: 电子 读书 笔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zdfyzw-1274193/
观后感推荐
热门观后感推荐
  • 古诗文
  • 外国名著
  • 选读推荐
  • 观后感
  • 小学生读后感
  • 初中读后感
  • 高中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读书心得
  • 其他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