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人生哲学读后感
叔本华人生哲学读后感,人生处处充满哲学,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叔本华人生哲学读后感,欢迎阅读!
叔本华人生哲学读后感【1】
痛苦是某种肯定的东西,而幸福则是一种否定的状态。
一个人若无所事事则很难保持其心灵的宁静。
我们应当注意在人生重要关头保持思想的记忆。
由此看来,坚持日记是大有裨益的。
在一切幸福中,人的健康胜过任何其他幸福,我们真可以说一个身体健康的乞丐要比疾病缠身的国王幸福得多。
一种平静欢愉的气质,快快乐乐的享受非常健全的体格,理智清明,生命活泼,洞彻事理,意欲温和,心地善良,这些都不是身份与财富所能促成或代替的。
因为人最重要的在于他自己是什么,当我们独处的时候,也还是自己伴随自己,上面这些美好的性质既没有人能给你,也没有人能拿走,这些性质比我们所能占有任何其他事物重要,甚至比别人看我们如何来得重要。
无数欢快和愉悦的时光都消磨在无聊事务之中;我们常常因种种不愉快的琐事而错过这些愉快的时刻,一旦不幸降临,却又为之突然空叹。
未来总是无一例外地使我们的希望落空,过去也常与我们曾经预料的相去甚远。
除学习之外的愉快,别无他求。
我们常常为之操劳的事情,一旦得到它们,它们便不再适合我们了。
为了获得幸福,就不能要求过多。
一个人若能放弃对幸福的要求,除了眼前所能看到的事物,别无他求,那么,他将获得成功。
不久,经验又使我们懂得,幸福和愉快时一种海市蜃楼,可望而不可即;与此相反,不幸和痛苦才是实在的,无需任何中介,我们便可感到它的存在。
要想使生活不至于太悲惨,最可靠的办法是不要期望太大的幸福。
生活赋予我们并非让我们去享乐,而是要我们去搏斗去战胜厄运。
一位粗心的年轻人可能认为世界就意味着去享乐,仿佛世界上的真实幸福俯拾皆是;然而,恰恰这些人得不到幸福,因为他们的才智尚不足以使其战胜生活道路上的种种困难。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说:贤哲所追求的不是享乐,而是源于痛苦的自由。
幸福地生活仅仅意味着少一点不幸地生活。
高度的才智根植于高度受容性,强大的意志力和强烈的感情。
世上即使最健康和愉快的人也可能自杀,只要他对外在的困难和不可避免的厄运的恐惧超过了他对死亡的恐惧,就自然会走上自杀的路。
事实上有时财富反而妨碍幸福,因为保存财富常令人带来许多不可避免的悬念。
叔本华人生哲学读后感【2】
亚里士多德将人生的幸福分成三类:
1、 自外界得来的幸福;
2、 自心灵得来的幸福;
3、 自肉体得来的幸福;
叔本华观察人的命运中的根本不同点,可分为三类:
1. 什么是人?人格?
2. 人有些什么?
3. 如何面对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1指是先天的;2、3指后天的;先天的赐予,对人生快乐与否影响之大和深刻超过后天对人的影响。
高贵的出身不如伟大的心灵;
人的内在生命性质是使我们心灵满足的直接源泉,我们整个感性、欲望和思想使我们不满足,直接的源泉也是因为我们内在生命的性质。
环境只不过对我们产生间接的影响。
这就是为什么外界的事件或环境对两个人的影响各不相同。
即使环境相同,但各人都活在他自己的心灵世界中。
我们所处的世界如何,主要是我们以什么方式来看待我们所处的世界。
正因如此,世界相同,各人却大异其趣;
乐观人眼中的可笑,忧郁人眼中的悲剧,恬淡的人看来却毫无意义;每一个人对相同事物的看法甚为不同。
【感】
水中花,镜中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你的思想就是你,我思故我在。
【摘】
我们都为自己的意识所限定,你不会成为别人,别人也不会成为你,因此,外界对你的帮助不会有多大作用。
在现实中,各人身份不同,但是内心里,大家都是可怜的演员,对自己的命运充满着渴望和焦虑。
无论身份、财富的不同,但内在里的快乐和欢愉却差异不大;我们都是集忧患困厄于一身,可怜兮兮活到死而以。
【感】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烦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秦观《千秋岁》
通过古人的千古绝唱,可以感受到诗人发自内心的在生命的过程中郁积的悲欣交集,这种情感是感人至深的,令读者内心产生强烈的共鸣。
我们在人生的过程中,为命运渴望和焦虑,集忧患和困厄于一身。
【摘】
人的意识素质是人的最重要的事物,超过形成意识内容的外在环境。
生命的实在客观的一半在命运中,另一半主观的却属于我们自身。
任何人决不能超出他的个性。
我们虽能获得快乐,事先就由我们的个性决定了。
尽管人有一半是动物,但是心性高,可以提升自己,超越感观嗜好。
人的最高、永恒和丰富的快乐事是他的心灵,虽然我们青年时不了解。
我们的幸福大半依赖我们本性是什么,我们个性是什么,所谓命运一般只我们有些什么,或我们的名声如何。
如果内心富有,我们就不会多求我们有些什么了。
在一切幸福中,人的健康胜过任何其他幸福。
一种平静欢愉的气质,快快乐乐的享受非常健康的体格,理智清明,生命活泼,洞彻事理,意欲温和,心地善良,这些都不是身份与财富所能促成或代替的。
因为人最重要的在于他自己是什么,因为当我们独处时,也还是自己伴着自己,上面这些美好的性质既没人能给你,也没人能拿走,这些性质比我们所能占有的任何其他事物重要,甚至比别人看我们如何来得重要。
2004-3-22 记
因此,我们生命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因素是我们的人格,如果没有其他原因,人格在任何环境是不变的因素。
2. 人格,或人是什么
【上章】
人是什么比他有什么和他人对他的评价更影响他的幸福。
【摘】
在内在品格里,最能给人带来直接快乐的莫过于愉悦健全的精神;因为美好的品格自身便是一种幸福。
能够促进愉快心情的不是财富,而是健康。
亚里士多德说:生命便是运动。
幸福基于精神,精神的好坏与健康息息相关。
只要看我们在健康强壮时和缠绵病榻时对同样的外界环境和事件,看法和感受的不同即可明白。
我们幸福或不幸,并非客观事件,而是那些事件对我们的影响,以及我们对其的看法。
伊辟泰斯特说:人们不受事物的影响,却受他们对事物的想法的影响
一般来说,人的幸福的十之八九有赖健康的身心。
只有愚昧的人才会为了其他牺牲健康,不管它是功、名、利禄、学识,还是过眼烟云似的感官享受,时间没有任何事物比健康,还重要。
叔本华人生哲学读后感【3】
第一遍读完了此书。
感觉不知所云,再三的翻阅,才有收获,这是我才觉得,哲学的魅 力就是思考。
不断的思考,才是发现真理的本质所在。
我十分喜欢这种感觉,就像哥伦布发 现新大陆一样的兴奋。
哲学脱离人生, 将成玄虚; 人生脱离哲学, 将无定位。
这是封面上的一行字,启发尤甚。
再年轻几年,一提到哲学就觉得是神经病人所为。
前半句,年少轻狂,不懂世界的复杂,根 本没体验什么人生,我们以为的哲学都没有跟人生联系,所以我们觉得空。
这是我这几年来 慢慢体会到的,跟人生结合起来,才发现哲学实实在在,好不玄虚。
而我们的人生才刚刚开 始,所以对于后半句,我还需慢慢品味。
大师作品,就是精炼提要,一语道破。
而细读此书 之下,我觉得作者是深味哲学的乐趣的,本身也是身体力行,在日常贯穿哲学的思考并且运 用自如的。
一个哲学教师本身需要充满活跃的思维活泼有趣,能够登高而临下举重若轻,才 能让学生有喜欢学习的前提。
作者在文中提到研究哲学的基本习惯就是凡事保持好奇。
哲学就是培养智慧、 发现真理、 印证价值。
而智慧有两点:完整与根本。
在此基础上,通过培养思考习惯、力求知行合 一,我们即可慢慢提升哲学素养。
由于每个人都必经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时间向度,因此 哲学的思考就是要将三个向度连贯起来, 让自己的生命不再只活在当下那片片断断、 刹那生 灭的过程之中而已。
即有一个动态的升华过程,不断回望及展望。
在行文当中,谈到西方的神话和悲剧,以及一些代表性哲学人物,能够抓住其最核心的 部分深入浅出进行生动讲述。
如讲到苏格拉底,既不是大幅描写他的辩论,智慧的闪光或者 苏格拉底的趣事,而是选择讲述苏格拉底为坚持真理放弃逃跑机会,面对死亡的从容。
苏格 拉底喝下毒酒,交代朋友帮他献一只鸡给医神,就离开了人间。
在希腊时代,若人久病而愈 须献一只鸡给医神, 即苏格拉底将死亡当作痊愈。
作者讲到存在人物的先驱人物克尔凯郭尔, 指出克尔凯郭尔的重要贡献在于将存在从名词变为动词,凸显人的自由选择的内涵。
在介 绍尼采时, 作者谈到尼采提出人的精神有三变:骆驼、狮子、婴儿。
骆驼代表听从他人指导、 刻苦磨练,而狮子代表由自己负责、自己作出决定,婴儿代表心灵重新回到原点,可以重新 出发。
雅思贝尔斯则指出:人生的三大界限是身体、心理、灵魂。
讲到加缪,作者选取了他 的作品:
《异乡人》 (小说)《西西弗的神话》 、 (哲学散文)《误会》 、 (戏剧)《瘟疫》 、 (小说) 。
而谈到中国哲学, 作者借用其师东方美的观点, 认为中国的哲学以生命为中心的宇宙观, 以《尚书 洪范》为永恒哲学的代表,而《周易》为变化哲学的代表。
这样的双轨配合,既 可以因为永恒信念而安身立命,又可因为变化之理而用于创新。
读到这里之时,我想起政治 里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颇有共通之处,又想到一轮明月依旧普照,长江和黄河从上 古川流不息生机勃勃。
中国哲学在动与静、收与敛之际,着眼于在每个当下都有充实之乐。
这与加缪的一些观 点也是相通的。
加缪指出:不要只注意到别人也共同注意到的事情,我们固然与他人有一些 共同的关怀,但不要忽略生命中最特别的部分。
一个人越是能够注意到生命的每一个细节, 就能够活得越充实。
在讲到儒家的风格之时,作者也是批判人性本善而倡导向善,而所谓善,是指人与 人之间适当关系之实现。
即康德所言:不能只以别人为手段,而不同时也以别人为目的。 坚持择善固善论。
择善须考虑三因素:①自己内心感受;②对方期望;③社会规范。
随择善 而来的要求有两个:
(一)经常反思自己与别人之间的适当关系; (二)经常以行动保持人我 之间的适当关系。
喜欢哲学喜欢静静的思考即便人生道路上充满荆棘当走过那一切的时候就算是我一无 所有我还有那闪闪发光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