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作文 读后感作文 其他读后感 歌德浮士德读后感

歌德浮士德读后感

其他读后感   2025-01-15

  歌德浮士德读后感【1】

  在年轻时,歌德说他的作品包含着他生活中的全部欢乐和痛苦,而且完全像靡非斯特一样他是在利用自己的艺术,把自己那恶魔般的本性,自己的那颗灵魂转述给周围世界。

  抱怨人类的命运,我已经厌倦于这么做了,我只是在实实在在地描绘人,好让人们从他身上看到自己。如果他们看到以后感到不安,那么怎么办,那就让他们去更加不安好了。

  生命的整和。

  浮士德老博士在书斋晚年中,只感到迷茫和空虚,那些脱离现实的知识,又只使他获得了一副博学的头脑,却没有使他获得生存的力量,这是生命中的老年。

  靡非斯特为了获得与天帝打赌的胜利,步步引诱浮士德,将年老的浮士德变得年轻,让他经历了两次爱情、宫廷、美的幻梦,征服自然,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这是生命中的年轻时代。

  瓦格纳创造的精神世界是完整且智慧还强于常人,只是没有得到实体的小人,应该算是生命之初。

  这三部分的整和,创造了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

  其中的特质内容不尽相同,下面谈谈自己的浅见:

  作品以一个人类普遍关注的问题人类对自身的迷惘为启,而这种深省多是人至重重暮年时所发。

  深思的结果也只能是对生命的无奈。

  所以,这种自然贴近生活,关于你我的问题让读者也将自己的生命融入,一起来思考,共同来关注,发现问题,寻求启发。

  人的一生涵盖了许多,回过头来想想却又寥寥。

  理想中的我与现实中的我达成协调一致,应该说是人类追求的目标。

  而理想的我越飞越高,让另一个我不停地追赶,永远不满足,似乎也永远不会达到理想中的我。

  人们正是这种不断的执着的追求中认识自己。

  生命在哲学意义上的长短应该是由这种追求所带来的价值决定。

  生命的意义在于实现理想,证实价值。

  老浮在听到人们拥颂他后,希望以后自己的能力拯救病苦中的人们,他说:今天即将结束,明天还要开始,假如我有凌霄的翅膀,能去追随太阳,将眼前的景致永远留住,那有多好!可是,太阳不因我的美梦而隐退,肉体不因我的渴求而长出羽翼。

  精神上的追求和现实中的真实,难求一致呀!得到美好的东西总想与人分享,看到悲痛的东西总想替人分担,多么高尚的情怀,但你的能力有限,有时只能苦苦承受这些自己压在自己身上的不能让更多的人体味到的美好,让痛苦的人不再伤心的重担。

  人们苦苦受着精神的煎熬。

  想行动,却举步维艰。

  生命的力量告诉我们,仅凭头脑中的所思所想所不能创造一切的,只有行动,才有希望。

  于是,人们不懈的努力。

  很多东西,当我们意识到时,已经是时过境迁或者事过境迁,而老浮则算是幸运的一个。

  魔鬼靡非斯特让老浮返回年轻时代。

  在靡非斯特的诱-惑下,浮士德爱上了玛甘泪,在他们的美好憧憬中,浮还是失去了她,快乐与享乐不是长久的,人生的终极意义不在吃苦,也不在享乐,而是每一天都比昨天进步。

  在这个意义上说,就要不断努力,才能找到至高无上的存在,在经历了这段刻骨铭心的痛楚之后,浮士德又重新焕发了精神,他认为活着就要不志追求,不懈努力,那种至高无上的存在才是自己的奋斗目标。

  这种认识的宽泛性、概念化,不得不说是因为浮士德取得短暂欢乐大受靡非斯特的帮助,没有自己太多的努力,故而这种认识是理想中的境界。

  再往下看,浮以自己的力量为主导,经过很多环节找到的海伦。

  与海伦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却被儿子搞得完全破碎,这一次的痛苦是一次经历了千辛万苦的彻底失败,他对希腊古典美的追求也以悲剧结束,留给他深深印象的恐怕更多的是自己的奋争过程,而那些所谓的美,快乐都离他而去。

  这就是努力后的极短暂的所谓成功时刻。

  在这里,我要感谢浮士德,让我不再为渴求成功所累,过程才是人生价值的关键,而成功只能被看作更高价值实现的起点。

  这样,你才能不断汲取力量,不断提高自己,向至上迈进。

  生命原来如此美丽,它没有给你任何所谓的痛苦,而是让你充分展示自己。

  歌德浮士德读后感【2】

  第一部1773年开始写,1808年出版;第二部1832年临死前才完成,死后才出版。

  中间跨越六十年,花费其毕生心血。

  《浮士德》是我迄今为止看的最为晦涩难懂的一本书,花了我整整两个多月的时间,还是仅读了个大概。

  诗体哲理悲剧《浮士德》是伟大诗人、作家、思想家歌德最重要的代表作。

  它与荷马的史诗《伊利亚特》、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并列为欧洲文学四大名著。

  主人公浮士德是16世纪德国历史书和民间传说中的人物,通占卦、天象、巫术、炼金术。

  歌德在《浮士德》中,根据这个民间故事成功地塑造了浮士德和魔鬼靡非斯托的形象,展现了一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精神生活的发展史。

  浮士德的形象反映了歌德对人性、对人的精神内涵与境界的深刻洞察和把握。

  他塑造的浮士德性格中两重性使他处在上帝和魔鬼之间,兼有神性和魔性。

  他若不断地追求知识与真理,追求美善的事物,追求高远的理想,会上升到灵的境界;如果他贪图享乐,胸无大志,庸碌无为,且执迷其中不能醒悟,将坠入魔道,走向堕落。

  歌德认为,沉沦和进取的双重引力在浮士德身上并不对等,他的神性要强过魔性,他本质的、主导性的一面是自强不息、发奋进取、永不满足、积极向上,这就是所谓浮士德精神。

  但歌德并不因此看轻魔性在浮士德追求过程中的推动作用。

  歌德首先承认魔性只能被暂时克服,却不能被永久根除,因它是可以容忍的。

  《浮士德》中上帝的话其实道出了歌德悟出的智慧箴言:人要奋斗,失误免不了。歌德同样看到,魔性与神性相对相生,因此是绝对必要的。

  浮士德的一生是神性和魔性矛盾斗争的过程。

  他奋发进取、永不满足的精神是他上升的内在动力,靡非斯托利用浮士德身上的魔性诱使他堕落,然而浮士德的神性使他能够吸取教训,不断克服魔障。

  正是在这种辩证发展之中,浮士德的精神内涵才日益深厚,境界日益提升。

  《浮士德》的结尾是光明的。

  浮士德喊出了你真美呀,请稍稍停留!表面上看,他获得了满足,也准备享受这满足,靡非斯托因此要攫走他的灵魂,但上帝派天使把浮士德的灵魂带到了天堂,因为凡是自强不息者,到头我辈终能救,正可谓天道酬勤,上帝嘉许之。

  既然如此,为什么《浮士德》仍然被看成是一部悲剧呢?这主要是因为,歌德相信人类追求至善是没有止境的,但个体的生命却是有限的。

  浮士德获得了两次生命,这生命仍然有限,所以不可能达到终极的目标。

  他探索的五个阶段,远没有穷尽人类的精神生活。

  人的精神容易懈怠,贪图安逸,因此上帝造出魔鬼,来催人惊醒、奋进。

  魔鬼对浮士德而言,就不只是一个引诱者,他也发挥着督促和警策的作用。

  魔鬼说自己老想作恶却总是把善促成,我便是这种力量的一部分,发挥的就是这一层意思。

  他主观上在引诱浮士德走向堕落,客观上却起到了推动浮士德前进的作用。

  也就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靡非斯托是浮士德身上另一个自我的外化形式,或者说靡非斯托和浮士德共同构成人类天性的双重性,乃至上帝的两面性。

  总之,二者相辅相成,相生相克,才使造化臻于完形。

  当我们认识到自己的罪恶时,其实我们已经变成了天使。

  歌德浮士德读后感【3】

  善良人在追求中纵然迷惘,却终将意识到有一条正途。

  -----《浮士德》

  这就是《浮土德》触动了我的一句话,也是浮士德性格肯定、善、否定、恶的发展历程的概括。

  《浮士德》被称为欧洲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

  它是一部诗剧,分上下两部,共一万二千余行。

  浮士德本是十六世纪德国民间故事中的人物。

  在传说中,浮士德是一个追求世俗享受而把灵魂卖给魔鬼的术士。

  歌德借用这一题材,把浮土德塑造成一个德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形象。

  作品写浮士德一生从书斋、市民社会小世界走向政治、历史大舞台的过程,其中经历了求知生活、感情生活、政治生活、艺术生活、改造大自然这五个阶段,从而了诗人自己一生的生活经验,也概括了文艺复兴以来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精神探索的历史。

  浮士德是一个虚构的象征性形象。

  但是他有鲜明的个性,那就是永不满足、不断追求,不断探索的精神。

  他的内心充满矛盾:一方面满足现状,享受现世幸福,另一方面不断追求更高的理想。

  他一生中有过迷惘,有过错误,但是由于他的自强不息,所以能够不断前进,最后能够找到人生真理的答案,要做一个每天争取上进和生存的人,并被天使接到天堂,见到了圣母。

  魔鬼在诗剧中作恶造孽,引诱浮士德堕落,但实际上却促进了浮士德的前进与成长。

  套用苏格拉底的话说,如果浮士德是一匹马,那么魔鬼被派遣到这个世上来,好比是马身上的一只牛虻,职责就是刺激它赶快前进。

  正是他帮助浮士德走出书斋,投身于实际生活,也是他促使浮士德在克服自身错误的同时摸索前进,魔鬼其实成为了浮士德在前进道路上不可分离的伴侣。

  歌德的创作过程长达六十年。

  他从青年时代起即构思此诗,直到临死前不久才告完成。

  可以说,这本身即是一种追求,对文学的一种孜孜不倦的追求。

  也正是这种追求,使歌德在晚年仍不断地学习新事物,探索新问题。

  而《浮士德》正是这种追求所带来结果的最好验证,可以说,是这种追求造就了《浮士德》几百年来的经久不衰。

  生命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追求的过程,使目己的人生高度在不断追求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每个人在人生追求中都会遇到各种无法逃避的问题,必须选择,而不断追求,自强不息,勇于实践和自我否定的性格,将使其免遭沉沦的厄运,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和理想。

  也许不是每一个人都是浮士德,但每一个人都不能缺少浮士德顽强向上、热爱生活、寻找属于自己的人生的品质。

点击显示
标签: 少年 故乡 有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zdfyzw-1280372/
其他读后感推荐
热门其他读后感推荐
  • 古诗文
  • 外国名著
  • 选读推荐
  • 观后感
  • 小学生读后感
  • 初中读后感
  • 高中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读书心得
  • 其他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