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慰籍读后感
在《哲学的慰藉》一书中,德波顿以柏拉图、伊壁鸠鲁、塞内加、蒙田、叔本华和尼采为例分别讲述了人生六大问题:与世不合、缺少钱财、受到挫折、有缺陷、伤心以及困顿。在这六位哲学家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其对待人生的态度和看法,每一位都对后人产生深刻的影响,其哲学思想无不引起人们的思考。
在对与世不合的慰藉中,苏格拉底显然是与时代格格不入的一个代表。在哲学历史长河中,苏格拉底占据着很重要的分量,其思想深深影响着后人。然而,在当时其思想不但没受到世人的肯定,他还因此遭到悲惨的结局。他被冠上侮辱宗教、诱惑青年等罪名,他原本有机会向法官及群众乞求以德获救,但是他相信他自己理性, 他不会被当时的迟钝的人民影响他的理念。他曾回答说:雅典人:我爱你们,我尊敬你们,但我要服从神而不服从你们。只要我还活着,还有力气,我就决不会放弃哲学的研究,我还是和以往一样劝诫大家,不要过分贪求财富而不为自己的灵魂修好。这是神的吩咐。由此可见, 是哲学给了他坚定的信仰,使他面对千夫所指能够保持合乎理性的而不是歇斯底里的自信, 尽管在死亡面前,这一位哲学家还是坚持自己的哲学思想,这才造就了他从古至今好几千年的影响力。
读完这本书,我感受最深的是第二章对缺少钱财的慰藉。哲人伊壁鸠鲁的思想让我不断地思考快乐是什么,幸福是什么。他强调的是感官的快乐,他认为,快乐是幸福生活的起点和目标,我们的一切追求和规避都开始于快乐, 又回到快乐, 因为我们凭借感受判断所有的好。他主张我们停止凭第一直觉行事,而应该先审视我们的欲望是否合乎理性。在我看来,人活着总是会想得到自己所没有的东西。贫穷的人渴望财富;卑微的人渴望高贵;悲惨的人渴望幸福 ;失败的人渴望成功 而真正的大富大贵者对财富、地位常常又是麻木的,他们往往又会为钱所累、为权所恼,渴望过上一种平静恬淡的生活。一生贫贱者不一定是一种悲哀,而一生富贵者也未必是一种幸运,因为他们都缺乏对另外一种生活的体验。所以,就像伊壁鸠鲁学家说的,当来自欲望的痛苦解除时,简朴的菜肴和奢华的盛宴是提供同样的愉悦的。在伊壁鸠鲁看来,快乐就是生活的目的,是最高的善。但是有不同种快乐,伊壁鸠鲁提倡的深思熟虑的快乐具体指的是:解除对神灵和死亡的恐惧感,远离政治等高风险的事情,重视友谊,生活在一个无忧患的圈子里,安心的享受生活的一切。生活中谨言慎行,节制欲望,因为只有处于我们支配之中的快乐才确保幸福。 因此真正的伊壁鸠鲁主义者并不等同于沉浸在不道德的放纵生活的纵欲主义者,伊壁鸠鲁主义者不是把快乐看成一时的感性肉欲,而是更强调更精致、更稳定的快乐形式,比如友谊、自由、思想。他很重视朋友,他认为,经常有朋友围绕身旁,我们才能确认自我。的确如此,在生活中,我们不能没有朋友,而真正的朋友是不会以势利的眼光来审视我们的。有了朋友,我们可以分享快乐,分担痛苦,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真正的朋友会竭尽全力帮助你,而不是取笑你。如果我们只有钱而没有朋友、自由以及自己的思想,我们就不可能真正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