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作文 读后感作文 其他读后感 美国语文读后感

美国语文读后感

其他读后感   2025-02-10

  美国语文在每一篇文章后都有阅读理解与思考,其设计都是紧扣教材,力求让学生通过思考这些问题真正理解作品,比如梭罗的《瓦尔登湖》(节选)后的练习是这么设计的:1、梭罗在想象中做了什么事情?2、梭罗为什么住在森林里?他最后为什么离开森林?3、他从他的试验中学到了什么?4、梭罗对那些生活在贫困中的人们提出了什么忠告?这种提问法和中国大陆的语文教材区别并不大,就是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这篇文章,只不过美国语文的设计更细致,更科学,教师只要带着学生把这些问题搞清楚即可了解课文内容,这就使课堂更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因为教师不同而带来的教育效果的不同,不像中国大陆的语文课,好坏全在于教师的课程开发与实际操作。因为语文教材编得比较粗糙简单,阅读理解与思考在我们的教材上是没有细分的,问题的设计也过多关注编者意图,较少考虑学生,比如会问到本文的主旨与结构层次,甚至会问一些让学生摸不着头脑的问题: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本文的记叙、议论和抒情是怎么结合在一起的?等等,而美国语文则是关注学生的思考,比如提问时会问你认为,请解释原因请为你的观点找出证据等等具体问题,这就拒绝了标准答案,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看看他们设计的思考题,还是梭罗的《瓦尔登湖》:1、梭罗的评论受到一个农场的束缚和受到国家监狱的束缚并没有什么不同是什么意思?(分析)2、用你自己的话来描述梭罗对于个人主义和遵守常规的态度。(解释)3、根据梭罗的观点,为什么穷人比富人好?(证据支持)。在解释了这三个问题之后,编者又设计了一个应用问题:4、你认为梭罗有可能在今天的社会里进行他的试验吗?解释原因。(假设)这就来了一个历史的假设,虽然历史不能假设,但这种思考题可以让学生穿越历史,思考现实。

  美国语文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课本,比如在《一个美国农民的来信中》有这样一句话:在这里,他的辛勤劳动与他获得的报偿是平等的,他的劳动是建立在自然和自利的基础之上的,难道还需要更大的诱惑吗?课后思考题这样设计:克雷弗科尔暗示说,自利是一种有价值的品质,因为这能促使人们更勤奋地工作。现代社会普遍将自利作为一种值得赞扬的品质吗?为你的回答做出解释。这样的问题设计可以充分实现学习者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考能力,培养现代公民意识。

  从教材编写看,美国人很有职业眼光,从小就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比我们的教育要早许多年。我们的许多大学生毕业时才考虑自己应该做什么,而美国教育从小就让学生不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比如本课在扩展部分设置的职业连线题目:今天的旅行社和假期活动组织为想回归自然的人们设计假期。为什么这样的旅行很有吸引力?这就把对课文《瓦尔登湖》的学习辐射到现实生活中,让学生思考现代社会中人们为什么会喜欢大自然,把学生的思考引入更大的时空,也为学生的自主择业和创业打下思想基础。

  在梭罗的另外一篇文章《论公民的不服从》中,美国语文的社会研究连线思考题是:关于一个人应该反对他所不同意的政府政策,评价梭罗所做的论述是否具有说服力?同时也让学生去思考社会,思考政治问题,它的另外一个问题是这样设计的:梭罗说:如果他们(人们)真心地想把它(政府)作为一支真枪来彼此对抗的话,它就必然会破碎。根据你的历史知识对这一论断做出判断。这样,美国语文就突破了狭隘的小语文圈子,走向历史,走向社会,走向政治,走向广阔的人生,真正成为大语文,让学生学会真思考,让一个人真正成为公民。

点击显示
标签: 呼噜 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zdfyzw-1284281/
其他读后感推荐
热门其他读后感推荐
  • 古诗文
  • 外国名著
  • 选读推荐
  • 观后感
  • 小学生读后感
  • 初中读后感
  • 高中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读书心得
  • 其他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