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作文 读后感作文 其他读后感 齐桓晋文之事读后感

齐桓晋文之事读后感

其他读后感   2025-02-05

  齐桓公和晋文公都是春秋五霸之一,齐宣王问桓文之事的目的在于和孟子探讨称霸天下的办法,而孟子如果直接回答了,就必然会使话题与自己行王道的政治主张背道而驰,说服齐王的意图便绝难实现了。所以,他巧妙地回避了这个问题,用臣未之闻也这样的话推掉了。这不是有意说谎,而是采用了避实就虚的战术,他在设法给自己将要讲的内容铺设道路后文便用无以,则王乎的问题,抓住齐宣王的关注点,化被动为主动,引导着齐宣王步步走向自己的理想王国了。

  诗云:他人有心,余忖度之。齐宣王说这是夫子之谓也,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看来齐宣王对孟子比较信服了,那么,孟子是怎么达到这种效果的?

  孟子知道,齐宣王看似饶有兴趣地问自己: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但是他的真正目的是想王天下,而且根本没有保民的行动甚至想法。但是,孟子为了能使谈话进行下去,达到自己的游说目的,便利用齐宣王以羊易牛这件小事中其吾不忍其觳觫的说法来大做文章,说这种不忍之心也就是仁爱的表现,这无疑是给齐宣王歌-功-颂-德,于是轻易地博得了对方的欢心,大大缩短了彼此的思想距离。齐宣王本来因为事情并不光彩还在自嘲,经孟子这样一解释,当然不由得连连对他称赞,把孟子看成知心人了。

  孟子精心劝导齐宣王推恩于民,恩即恩情,推就是推广,所谓推恩就是推广自己的恩情。按照孟子前面的论述,推恩的基础是国君具有不忍之心;推恩的做法就是以国君的仁心为起点,使其发扬、推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这两句表明推恩的方式是由小及大,由近及远,推己及人;而推恩的最终目的是团结自己的民众,进而王天下。

  孟子政治理论里面的理想社会是什么样的呢? 孟子描绘了一个人民安居乐业,社会道德高尚,既恬静又和-谐,带有浪漫色彩的小农经济社会。首先这个社会的核心人物国君有仁爱之心,且能推恩于百姓;其次,国家有凝聚力,有吸引力,仕者、耕者欲至,商者、行者欲来,天下疾其君者欲归附于之;再次,国家人民生活富足,百姓有恒产,足温饱,知孝悌,懂礼节,不仅自己的家中安乐和睦,而且所有的人充满爱心,整个社会不再有受难之人。总之,是国泰民安,天下太平。

  《齐桓晋文之事》篇承载的孟子的仁政思想,是一种民本思想意识的体现,是对百姓的现实关怀。当今社会中,很容易看到孟子思想的影响,比如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减轻农民负担、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提高人口素质,甚至包括反对战争、保护生态环境等。

点击显示
标签: 读书 笔记 范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zdfyzw-1284475/
上一篇: 地理读后感
其他读后感推荐
热门其他读后感推荐
  • 古诗文
  • 外国名著
  • 选读推荐
  • 观后感
  • 小学生读后感
  • 初中读后感
  • 高中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读书心得
  • 其他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