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哲学
生活的哲学围城读后感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一部经典之作。在此书中,他以幽默的语调揭露了民国时期封建思想与崇洋思想盲目结合所带来的弊端。围城取自书中人物苏文纨所说的一句话: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我们的生活也就像是一座大围城,人永远也逃不出无形的四堵墙下无尽的压力和束缚。
书中苏文纨把方鸿渐放进了他的城,却将苦苦追寻他的赵辛楣据于城外,但最终反而将自己锁在了曹元朗的城里。这样一层一层的城最终造成了她婚姻的悲剧。当然也有事业的围城,三闾大学里的勾心斗角,明争暗斗压抑着方鸿渐,致使他放弃了那里,离开了这座城,面对的却是一个留存着封建思想的家庭纷争中,让他一步步踏入了爱情的陷阱,走入事业的低谷中,从而导致了一个如此悲凉的结局。
钱钟书先生在这本书中把当代社会的封建,留学生的傲气,事业的争斗以及朋友之间迂腐的恭维写得淋漓尽致,让我们看清了当代社会的光明与黑暗。友谊、亲情、学历的重要给与了我们压力,这些压力又转化到激烈的勾心斗角的社会竞争中去。我们不能逾越社会这座大围城,我们只能尽全力,充满自信地去拼搏,并始终保持一颗积极的心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座围城中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
书中主人公方鸿渐本认为博士头衔毫无实际,可为了恭维丈人和父亲,买了个博士文凭,这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小小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自己没有文凭,好像精神上赤条条的,没有包裹。可见当时崇洋媚外,追名逐利的思想有多么迂腐。钱钟书先生就是这样用这种带有幽默而又深含哲理的比喻批判了当时人们扭曲的人性。方鸿渐离家一年,回家的时候远别虽非等于暂死,至少变得陌生,回家只像半生的东西要回锅,要煮一回才会熟。作者巧妙地把每次的归途比作是煮一次回锅饭,真是令人忍俊不禁。
书中有许多优美的句子,如:夜仿佛浸了油,变成半透明体了,它给太阳拥抱住,分不出身来,也许是给太阳陶醉了,所以夕阳晚霞隐褪后的夜色也带着酡红。这句把夜写得富有生命力,又能给人一番遐想,真是美极了。又如:天空早起了黑云,漏出疏疏几颗星,风浪像饕餮吞吃的声音,白天的汪洋大海,这时候消化在更广大的昏夜里。看到这些,真是不得不佩服钱钟书先生深厚的文学功底。
作者在文中鲜明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孤芳自赏的鲍小姐,儒弱玩世的方鸿渐,争风吃醋的苏文纨和唐晓芙,执着顽固的赵辛楣等等,他们在这座围城里争来斗去,这里面充斥着虚荣、丑陋、庸俗,当然也有自信、坚强、执着。书中写道:一个人的缺点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他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本来就有,并且地位爬高了新标识。其实优点跟缺点一样,如果我们没有爬树的经历,这些潜在的东西就不会被人发现。这样书中的人物自然就冲不进别人的城,也走不出自己的墙。
我们的生活何尝不是一堵城呢?小时候,我们就像一根线牵着的风筝,可以自由地观赏城外的风光,肆无忌惮地做任何事,但始终都有一根线引导着我们,伴我们成长。后来,这根线越变越短,我们开始有了来自学习的压力、父母的压力还有责任的压力。我们的内心被压抑在这四角冰冷的城里。可不管怎样,我们始终都要面对这种人生,面对这里面激烈的竞争,压力的束缚。而我们需要做的,是在这座城里创造异彩,增添一些自己的光亮。
读完《围城》这本书,我的感悟也许就似书中的最后一句话: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包涵了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作者:soph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