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读后感1500字
我国古典的四大名著,那可是我国文学上的四大瑰宝,从小就要我们读,老师也在教。可是,说实在的,四大名著,我并没有读完,有的也是大约翻一翻,跑马观花地浏览了一下。《西游记》是神话故事,相当于是少儿读物,浅显易懂。曾经,我以为这是四大名著中最没有看头的一本。如今,我的看法变了,《西游记》在那浅显中蕴含着很多深刻的道理,是需要我们花青春去体会的。每一次阅读都会给我新的启示。下面我仅从教育方面发表一下我的点滴看法。
先说孙悟空,我们的不少的学生就跟这个猴子差不多,聪明,活跃,智商高,什么知识一讲就会,在学习知识方面不用老师操心的,可是个人的素质,个人的行为习惯啊,在做人的问题上,那是相当之糟糕,没有哪一个敢恭维,最后那是被逐出师门的啊!他学了点本事,就觉得自己厉害了,能力也的确是没有说的,敢于大闹天宫,蟠桃园里偷桃子,就像一个混账,一个小杂痞,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也没有把他教育好。就这么一个不堪教育的学生,最后却是被唐僧收拾得服服帖帖。好在唐僧并不嫌弃他,也不计较他过去的斑斑劣迹,把他收为大徒弟,却是在接受他之前要约法三章,给他戴上了一个金箍,若是不听老师我的话,我就必须收拾你,就念紧箍咒,就要你难受。你要当我的徒弟,可以,但是必须听我的。包括后来三打白骨精中,把他撵回花果山,在我看来都是必须的。这些也就是我们现在提出来的特殊教育,对于一些这样特别的学生,我们就必须采用一些非常规的特殊教育方式。换作我们的祖师爷的一句话,就四个字因材施教。
再说唐僧,如果大家认为唐僧是窝囊那就大错特错了,那是因为不懂家庭教育的特点。在《西游记》里,他们师徒的角色,就是唐僧对应父母,悟空兄弟对应不同性格的孩子,他们之间就是亲子关系。换到今天,很多父母倒是显得比孩子厉害了,事事代劳,事事包办,但是孩子进步的快吗?唐僧这个师父不是授艺的,是教给徒弟做人的;父母也不是包办孩子功课的,而是教给孩子做人的,我们一定不能角色错位啊。如果错位的后果,我们看到的惊心场面比比皆是,还不够触目惊心吗?请父母们再不要大包大揽了,该属于孩子自己完成的,就放手给孩子自己吧,这样他们才会不断进步,逐步成才,我们只需要平常地修枝减叶,不让孩子出现旁枝错节。
三评《西游记》中的九九八十一难,可以象征人生,也可以象征成功路上的艰辛,或者学习过程中的障碍。如果老师引导学生时,出了题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那才是真正的无聊。在《西游记》里,唐僧也知道,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悟空也知道师父一长生畏惧心理就会有妖怪出现,这和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多么相像,老师一看学生的眼神与动作就知道他哪个知识点没掌握,自然就要出题让学生练习,直到他自己会解了为止,当然会逐步引导他,这正是取经故事的模板啊!我们今天的大学生和成功人士都是经过学校和社会的种种磨练走向成功的,都是通过这个奋斗的过程懂得了珍惜的啊!只有经历了这些,我想才是可以达到王国维先生说的治学三境界中最后一个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就好比,唐僧师徒一般,到达那步后,真经就自然取到了,那才是真才实学。经历越多,积累就越多,失败越多,成功的几率就越大。
诸如此类的问题在书中是显而易见的,每个故事都在告诉我们一个经典的道理。是值得每个人细细品味的好书,是一本帮助每个家庭育子成才的好读物。(李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