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撒哈拉的故事》有感
读《撒哈拉的故事》有感
《撒哈拉的故事》是一本散文集,故事就是围绕三毛在撒哈拉的生活而展开的。对于向来特立独行的三毛来说,读书和旅行一直是她生命里不可缺少的两种弥足珍贵,终于在她无意间看到那张撒哈拉的照片时,她感受到了一种前世的乡愁,于是决定搬去居住,苦恋三毛的荷西也就毅然的跟了去。来到那片土地上,三毛逐渐适应着自己所选择的孤独而荒凉的生活,以及同荷西平淡而踏实的爱情,并以此为背景来进行描写。荒凉的撒哈拉在她的笔下仿佛被描写的熠熠生辉,因此由三毛也带了一股流浪文学的热潮,同时也倾倒了世界上的所有华文读者。
一直很喜欢三毛的作品,读她的文章总带给我一种平实感,就像是我的一位好朋友在和我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一样畅快淋漓。喜欢看《梦里花落知多少》中三毛对荷西呢喃中爱的表达,也欣赏《万水千山走遍》中三毛对自己和中南美洲关系的定位,但我尤其垂爱的却是在《撒哈拉的故事》中所描写的大气与浑厚。在她的笔下,似乎一切都是那么轻快:当面对撒哈拉威人无休止无理的纠缠时,她用一些无奈一笔带过;当误带项链而疼的死去活来呼喊父母的名字时,她也曾后悔过,可事后又开始怀念起有这样的一个经历;还有她用细节点亮自己的生活,使自己的房子成为一颗沙漠里的明珠。每每读到这里时,我的心里都泛起一阵欢快,可仔细一想在沙漠里的生活一定是艰难万分的,只不过对她而言因为有爱情相伴左右,所以一切都变得很容易了,也正因为三毛和荷西的爱情如此深沉,所以在荷西意外去世后三毛也一直很长时间深陷于痛苦之中不能自拔,包括在最后选择用丝袜自杀,也未尝不是仍旧处于恍惚之中的缘故吧。
都说文如其人,从她质朴的文章中我似乎也能想象出三毛的样子,一张略施粉黛的脸上充满了知性,也许身上还总有一个大披风,在渺无边际的沙漠和一群非洲人的羡慕中走来走去,博得一波又一波嫉妒或者欲望的眼神。可她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说她随性也好,说她以自我为中心也罢,反正我是为她的风格倾倒,我也希望自己能展开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悄悄背上行装,某日也能行走于撒哈拉看那辽阔的日落以及亲身感受不甚美好的沙尘暴,纵使旅途充满了曲折,也要勇敢去做,因为就像三毛书中说的:不管是阳春白雪还是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
钦佩她的勇气和漂泊异乡的灵魂,也喜欢她美美的语言,比如: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那么安详沉静而深厚的美丽真是令人近乎疼痛地感动着。路,像一条发光的小河,笔直地流在苍穹下。这些诗一般的语言不见浮华,唯见真情。除了这些以外,我更感动于三毛的善意,在《悬壶济世》中三毛成为了大家的免费医生,在《娃娃新娘》中她为可怜的姑卡落泪,但我最动容的还是《哑奴》中三毛不厌其烦的帮助哑奴一家,甚至是在当地世俗眼光的压力之下,到最后还在为自己的无能而感到悲伤。
这就是三毛,一位世间最洒脱的女子。尽管她离开我们已经20多年了,可她带给全世界的流浪感依旧在世间流淌。我时常幻想着在相隔几万公里的撒哈拉,一朵莲花还在那里快乐的安家,用她的乐观点燃大漠的荒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