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弯的澧水河》读后感
不请自到参加新安三人行文学社组织的采风活动,转眼半月有余,花谢叶茂。那日认识了文友仲岩,采风人员在他的小观园集合,花草墙院、池水长亭等等,向我透露它们的主人不是普通人。放眼,除了专业花圃,如今在哪里能找到这样迷你的小院,什么样的人具有一颗闲情至此的心,宁静得好似不生活在这个时代。当我感叹时光如梭的时候,时光在仲岩的世界已是一颗美丽的琥珀,清透,包裹,雅致,认识了他,便轻易的拜读他的作品《弯弯的澧水河》。
读一篇文如同认识一个人,冥冥中似乎都是安排好的,不到某个时刻,不会相遇。仲岩把这篇文归类为自传体小说,文章叙说了龙凤镇娃娃班荆河剧团安如云的一生所历,他生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能唱会编擅演,多才多艺。我读着,觉得更像是一篇作者的回忆录,与虚拟无关,与塑造无关,与雕饰无关。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步步悬念,正是安如云命运中一个又一个意想不到的捉弄,他二十岁至三十岁这个青春的十年,动荡得让人泪眼涟涟。
文章的整体节奏似乎被一把隐形的快刀斩断成为两大部分,前一部分是剧团,后一部分是狱炼。安如云的爱情,生活,工作,都因此而天渊相别。将两部分相联的是一道水,这水在澧河中流畅,他的喜怒哀乐,他的人生所历,都融于这河水里。闭上眼,在他心里流淌;睡着了,在他梦里流淌。永远流不尽。
爱情是人们青春时代的信仰,让人们内心满是阳光和希望,是让安如云患得患失中苦苦眷念着不愿松开的绳索。而爱情本身是充满诱惑的,美得让人没有理智,文中安如云与陈秀丽这对恋人情到深处难自禁,彼此宁愿付出一切,甚至是生命。事实如狂海的浪潮,把他们拍散流逐两岸遥相望,两俱伤,终不能在一起。我在想,这种飞蛾扑火的坚守与付出倒底值不值得,它的意义又在哪里,文章结尾处陈秀丽说了这样的话:历史车轮滾滾向前,遇沟壑,需要一群人躺下去填平道路,妈妈他们躺下去了时代进步,需要一群人的付出,这付出,尽管很痛,很无奈,却值!是一群人的付出改变了时代!其实为时代陪葬的又何止父辈,他们的儿子,和他们的爱情都像种子一样葬在那个时代。安如云的生活发生着翻天覆地之变,如果他有什么遗憾的事,我想那应该是没有做到喜欢她你就离她远点儿!
无疑,离开她,在当时太过艰难。那时,他的生活,如他所言:低下头来看脚下的路,坎坷不平,往前走,是卵石,再往前走,还是卵石。时代的无奈,只有阅历丰厚之人才能品评,无法想像闹饥荒的年代县委书记开会说:湖北黄岗都提亩产五万斤了,我县这么好的条件,亩产要达到六万斤此般浮夸的报告;无法想象偷吃生产队埋下的红薯种,就会被活活打死的事实;无法想像正常生活着的人忽然就被关入监狱,受打受审,几乎要宣布死刑的情形;无法想象一个人死了被乱葬,尔后让他再挖出尸体厚葬是什么景观太多无法想像的事情在这《弯弯的澧水河》里都已经成了过去的事实。这样的社会背景,除了陈秀丽出嫁,她的每一次出场都是那么温暖,知他,懂他,像极冬天里的一个暖炉,她爱谜语,她是清风朗月,是少见的智者,看透一切,心灵却是简洁的,自始至终,她一直在温暖着他,温暖着读者的心。她是安如云的一缕阳光,铺洒在他的卵石路上,如何能拒绝。
人性从来都是微妙复杂和难以捉摸的,与时代无关。文中,安如云一家的不幸有很大的部分缘于黑暗的人性,人性经不起考验,当一个契机出现,原本的面目全非,或是隐藏的面目暴露。安如云与柯文健打架,剧团里的人都围拢来看热闹,扯架的有,骂柯文建的有,唯恐天下不乱喝彩的也有;二疤子这样,找借口出私人怨气;吴家母子更是,落魄时如狗,得意时如虎等等。一直期待读到他们的结局,甚至希望他们没有好的结局,而巧妙的是,安如云与柯文健终于勉强的碰杯共饮,安如云的内心可以原谅那个时代,却无法原谅黑暗的人性,他知,在那样的立场里,即使没有吴家母子,也会有别人来给他家带来伤害。谁能真正容下世间所有善恶?这让人加倍怀念他的母亲,他的母亲善良像菩萨,怀中安放众人,唯放不下自己,寻了个安寂的去处,让人痛心疾首。人群中善恶对比鲜明,纵使再不幸,安如山的纯真不减,像是阵春风抚在人心头,他是可爱懂得感恩的孩子,可是他的童年不堪回首。周南志一直是安如云的朋友,站在他的身边,给他力量。多年后,几位友人偶然聚首,有一种团圆的喜悦。爱情,亲情,友情,平安,团聚,无论你身处什么境况,这些都是内心世界的主旋律。无论社会如何演练,即使此文中的人不再有,此文中的人性,恶善美丑,将会在彼文中寻得踪影。读完一本故事,不免心生苍凉。
那一日仲岩一直带着相机,其实,他从来都是带着笔,一路创作与抒写的。他的文笔凝练、细腻、幽默,读着让人有哭有笑:杉木棺材里,那把钢刀,依然放在二疤子的身旁,放在他的手边,让他到阴曹地府也好有个傢伙去杀、去砍,一句简洁的描写,深刻的表达出他的内心感情色彩,文中类似的细节描写很多,读者喜读。看一艘帆船,载着沉重,逆水而来,擦肩而过,缓缓离去,恍若是载着我昨日的愁烦,远远地离开我。其实船早已离开,离不开的是风景,离不开的是那些故事,它们在回忆里时明时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