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爱的教育》后感
意大利亚米契斯的小说《爱的教育》很多同学都看过。早年的版本有夏丏尊先生写的译者序言,夏先生是这样说的:
学校到了现在,真空虚极了。单从外形的制度上方法上,去走马灯似地更变迎合,而于教育的生命的某物,从未闻有人培养顾及。好像掘池,有人说四方形好,有人又说圆形好,朝三暮四地改个不休,而于池的所以为池的要素的水,反无人注意。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
这段话夏先生写于1924年,在80多年之后今日读起来,联想到当前我国教育的现状,不仅使我们为之切肤,甚至吃惊,也为其喻之贴切深刻而感叹。
所以他以己意改为《爱的教育》。正是倾注于小学生安利柯身上的情与爱,以及孩子对这情这爱的感悟,使夏先生感动了。他说在读此书的日译本时,曾流了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和随便阅读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润湿。书后附有章锡深的校毕赘言,也说及此书的感人:在校对的时候,也流了不少次的泪。正是亚米契斯用他那朴实的笔触描绘出了小学生安利柯眼中的和他感悟到了的正义、爱心和良知,而且是那么生动、具体和真诚,所以也必感人至深,致使读着这些看似平常和琐碎的故事时,也就有了一种力量让我们不能不流泪,而这泪,也正恰如夏丏尊先生所言不是悲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
亚米契斯写出的和安利柯感悟到的情与爱,使我想到海伦凯勒和她的恩师莎莉文小姐。1887年3月3日,对这位未来世界上最着名的并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人的盲聋哑女作家来说,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这一天她的老师安妮曼斯菲尔德莎莉文来到了她的身边。后来海伦凯勒在她的第一部书《我生活的故事》中说,正是莎莉文小姐的到来爱的光明照在了我的身上,由此她得以在爱中成长,并渐渐地改变了她的生活,使她在日后的艰难人生旅途中,能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毕业,不仅成人,而且成才,成为有成就的并努力为残疾人造福的作家和社会活动家。
这一切正是从爱开始的。所以也就不难明白,海伦凯勒说她若能有三天光明,第一天她要看的就是那些好心的、温和的、友好的,使我的生活变得有价值的人们,而这其中之第一人就是她的这位终生老师,我想长时间地盯视着我亲爱的老师,我要从她的眼睛里看出那使她能坚定地面对困难的坚毅力和她那经常向我显示出的对于人类的同情心。海伦凯勒深深地懂得,虽然我的眼前是一片黑暗,但因为老师带给我的爱心与希望,使我踏入了思想的光明世界,我的身体虽然不自由,但我的心是自由的。
我们丝毫不奇怪为什么《爱的教育》自出版一百年来,《我生活的故事》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出版几十年来,会被翻译成世界各种文字2022,用不同的书名和多种版本一再印刷出版,无疑,其中最深层的原因就是人们在今日仍然在呼唤着教育中的情与爱。由此我们是否也应该反思自己教育中的成功与失败呢?反思我们的教育中少了些什么,又多了些什么?在我们的学校里和教师那里,在整个教育中,是否有足够的情与爱呢?在21世纪的今日,我们是否还应该反复读读《爱的教育》、《我生活的故事》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之类的书,再流些惭愧或感激之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