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佛游记读后感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700(一)
《格列佛游记》是世界文学名着,大家都很喜欢这本书。我已经读了两遍。有人会说:书为什么要读两遍,读一遍就行了,干什么还费时间呢?我却不这么认为,好书不厌百回读。书就是要多读,多读书才能理解其中的意思,才能丰富自己的知识。如果读了一本书,但没学到什么知识这有什么意义呢?一本书只读一遍,只能知道一个大概的意思,只有多读几遍,精读细读才能深刻领会书本的全部内容,领会书本的实质意义。
就像《格列佛游记》这本书,我读第一遍时,只觉得格列佛的经历异常奇特;而读第二遍时,我才感受到了作者对每一种情景都做了细致的描绘,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我才知道了书中深刻的含义。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格列佛因为在大海上冒险,突遇大风,船被打翻了,他抓住一块木板漂到了一个住着许多古怪的人的小岛上,从此开始了各种稀奇古怪的遭遇。他遇到过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马国,并受到了不同的待遇。而文章真正要表达的内容却是18世纪前半期英国社会的各种矛盾,比如,国王与民众和大臣之间有着不同意见,最终导致引发战争、自相残杀。
古代着名哲人陈寿曾经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觉得这句话说得很对。一本书就像一个向导,也像一盏明灯,它会带领我们走向知识的源泉。我们应该把一本书多读几遍,只有这样才能领悟到书中的意思,只有领悟到书中的意思,才能学到知识,提高写作水平。《格列佛游记》不但给了我知识,还使我懂得了这样的一个道理。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700(二)
我看了一本书,书名是《格列佛游记》,书真的太好看了。
这本书读来让人爱不释手。作者的想象,作者的文采,都令人拍案叫绝。可是,这只是表面的局部特征;尖锐深邃的讽刺才是其灵魂。《格列佛游记》中的讽刺是一把多刃的利剑,首当其冲被评点和挖苦的,即是当日之英国。那时,英国政府专制黑暗,目中无人。人们都奢侈浪费或贪婪无厌。富人享受着穷人的劳动成果,而穷人和富人在数量上的比例是一千比一。因此人民大多过着悲惨的生活,斯威福特看到上上下下的人都如此心甘情愿的被金钱所奴役驱使,不由要对人的本性生疑。
小说第二卷更是指名道姓地批评了英国。格列佛长篇大论的向大人国国君介绍英国的历史、制度和现状,以及种种为国家为自己挣面子的事。不过,用大人国的眼光看,英国是利立浦特般的蕞尔小国,它的历史充斥着贪婪、党争、伪善、无信、残暴、愤怒、疯狂、怨恨、嫉妒、淫欲、阴险和野心所产生的恶果。斯威福特的讽刺还横扫了英国社会其他许多重要方面。如:第三卷里对拉格多科学院人士描写是直接针对英国皇室学会的,表达了对现代科技的种种忧虑;有关勒皮他飞岛一段则影射英国对爱尔兰的剥削压迫。总之,在十八世纪早期,秩序更替、工商繁荣、物欲张扬、政界腐败、党争激烈及对外扩张等构成了英国生活的主旋律;而斯威福特则敏锐抓住了时代的特点和弊病,痛下针砭。
这部小说不但抨击社会现状,还有意识地模仿了某些语言和文体。格列佛在抄下领土广被一语后,还在括号里不动声色地解释道:周界约十二英里。他似乎并无评论,只是在忠实客观地为我们解释利立蒲特的尺度。然而,随着这句解释,那直抵地球四极的无边领土就陡然缩为周长不过十余英里的弹丸之地,讽刺锋芒脱影而出。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700(三)
这个学期,我看完了《格列佛游记》这本书。
这本书讲的是格列佛以海上医生的身份随同一艘船出海航行后遭遇风暴孤身一人涉险了一些神奇的国家,最后最后回到了自我的国家的事情。情节曲折、玄妙,又不乏幽默。把格列佛的历险写的栩栩如生,搞笑极了。我很羡慕文中的主人公格列佛能够到慧?国这个令我们所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境地。在那里你不需要顾虑别人说话的真假,而在现实的世界里,有着太多我们不愿看到的事情常常发生:有人用花言巧语骗取别人的血汗钱、有人用拐卖儿童的方式谋取暴利、有人甚至为了金钱抛弃自我的亲人朋友。难怪我们的老师与父母们从小就教育我们要提高警惕,不要上当受骗。这与我们提倡的帮忙他人,爱护他人是很难统一的。但我遇到有困难的人,要伸出援助之手时,我迟疑。当有人要替我解围时,我不敢理解。这些都让我内心感到痛苦、矛盾。既妨碍了我去爱别人,同时也错过了别人的爱,这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渐渐地觉得这些书其实很有意思,不会看不进去,反而觉得读过几遍之后,越发爱上了这些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书的世界遨游是每个人的梦想。打开手中的书,一头扎进去吧,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其中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