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书籍读后感三千字范文
北师大教授、博导肖川的教育随笔集《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由岳麓书社出版,自上架以来,长期占据教育类畅销书排名前列,并被不少单位或有识之士作为教师精读篇目纳入书单。
关注肖川及其随笔,是从《人民教育》开始的。该刊于2003第24期杏坛百家刊发了肖川的《基础教育应该为学生奠定怎样的基础》一文:应该在学生的内心世界中打下一个亮丽的底色快乐是心灵的阳光。一个不快乐的人,就有可能内心变得阴暗,就有可能对人不信任,甚至充满敌意,就有可能成为害群之马,甚至是穷凶极恶之徒。基础应该包括发展学生独立地、有尊严地面对世界的品质和能力独立的而不是仰人鼻息的、依附于人的;有尊严的而不是自轻自贱的。还应包括引领学生分享和掌握人类千百年来积累的基本经验和价值核心民主能够防止最坏的事情发生文笔纤巧若细流,却强烈地撞击着心灵,发人耳聩;语调温软如春风,寒意却直抵脊梁,犹芒刺在肩。在那个寒风料峭的冬月,读到这样的文字,怎不叫人心潮奔涌?于是,我开始阅读肖川。北师大肖川博士的这本名为《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文集,记载了作者69多篇教育随笔,用诗意的语言描绘了多彩的教育世界;以满腔的热情,高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记得有一位前苏联的教育
家马卡连柯写过一部名为《教育诗篇》的名着,曾经在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影响过我国几代教育工作者,肖川博士的这本随笔集可称得上是新世纪的中国教育家谱写的新的教育诗篇。
这本书的书名,并不平淡,因为理想与信念似乎是久违了的字眼,对于要走出困境的中国教育来说,恢复和重新点燃理想与信念之灯塔尤其具有关键意义。
人类不能没有理想与信念。
人类的发展与进步,人类文明的传承和演进,不能离开理想与信念的引导。人类的理想与信念,是借助教育来传递的。在人类活动的各种职业中,承担着传承文明重任的教育工作者,是最不可缺失理想与信念的。在当今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物质享受成为时尚潮流、物质崇拜高于甚至排挤精神追求的世界性状态中,教育的危机首先是教育的理想和信念的危机。要挽救教育,重振教育,首先需要在教育工作者的心中重新燃起理想与信念的火炬。在一个多元文化、世俗化的社会,不可能强求所有的人都追求理想与信念,但惟独应该要求教师不可放弃理想,不可抛弃信念。因为在人类社会的共识中,只将神圣二字赋予教育这一职业,教师怎能不守住理想与信念的精神家园?只有获取了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个教师才能产生教育的激情。教育应该是人类活动中最富于诗意的活动,没有激情,就无法去追求诗意。教育应该是人类活动中最富于创造的活动,没有激情,就没有创造的活力,就缺失了创新的动力。教育的境界是诗意,是创造。诗意是人文体现,创造是科技进步的要求。机械训练,强化训练,死记硬背,都是对诗意的败坏,都是对创造精神的扼杀。恶性竞争,驱使学生争名次、争分数,将社会竞争模式和手段机械地、教条地引入校园。更是与诗意的教育,创造的教育背道而驰。伟大的爱因斯坦在生前每论及教育时,最厌恶的就是工业时代的这种教育状况。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这是爱因斯坦的名言,我们都知道这句话的含义,但我们的教育,至今仍在蔑视想象力,甚至施加重重压力来扼杀少年儿童的想象力。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就在于它的创造力,一个民族的活力就在于它的创造精神。为着在新世纪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党中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理念。
中国教育应该站在这一新的理念的战略高度来思考教育改革的深层问题,即如何让教育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提供深厚的基础,为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材。创新人才不是要等到大学之后才去培养的,一个人的创新思维是在少年时期形成的,对于创造和创新至关重要的想象力也是少年时期孕育而成发,因此,我们的基础教育应该思考这一课题,我们的教育改革也应该将这一紧迫的课题提到议事而成上来。建设创新型国家,须从基础做起,需要教育先行。
当下,市面上教育类书籍多是板起脸来说教的学术理论着作。通常用大量的文献资料来填充框架,论证命题的合理性。我们毫不否认他们的价值,但对于我们这些非理论工作者的、沉默的大多数的普通教师来说,读这样的文章,往往使人感到居高临下的霸气、正襟危坐的俨然、煞有介事的虚假和耳提面命的烦闷。理论的价值本身无所谓大小,只有被作为消费者的教师理解了的理论才有价值。肖川的随笔能够打动读书人,特别是能够打动最基层的教书人,这本身就说明其美文所负载的道义有价值。我们曾经历侈谈理想的时代,正在经历耻谈理想的时代,在这样一个心灵空间愈显逼窄的时候,敢于直言自己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是需要勇气和才气的。真正体现了一名知识分子铁肩担道义,妙手着文章的胸襟与气魄。
相对于手边多如牛毛的介绍具体的学科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技巧之类的书籍,我个人更愿意读随笔之类的闲书。因为它能以形象的方式引发你理性的思考,让你更加清晰地认识你所从事的工作的价值和意义。理想信念往往决定了你行动的方向和提供你持续行动的动力。那些介绍拿来就用的具体的操作法门、教学技巧类的读物,常常给人以功利性阅读的感觉,同时也往往事与愿违,读者不能很好地领会这些技术性成果背后的意义,从而导致教学实践形式上的模仿而东施效颦、邯郸学步,形似神非,貌合神离。有广告语曰:高度决定广度,思路决定出路。又有诗云:欲穷大地三千界,须上高峰八百盘。莫不是在讲主观认识的重要性。当主观认识达到一定的高度时,具体用何种技术、技巧、方法、策略来解决问题都不重要了。毕竟条条道路通罗马,目标只有一个,到达目标的途径可以不同。由此,想到大侠金庸在《笑傲江湖》中鼓噪至高武学为无招胜有招,确也有一些哲学的意味。
好在近来肖川又出了第二本随笔集《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让我们以美好的心情期待吧!
末了,我毫不掩饰个人对肖川作品的偏好,常常期待与你分享阅读这些文字的幸福和快乐。如果你着实厌恶他的微言大义,就把该书当作一本散文集来看,权作消遣之用,也不无裨益。
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三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让读书支撑我们的生命。若不能体悟读书的至高境界,就不易懂得教书的至高境界。
我们尚达不到那样的境界,就作阅读并快乐着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