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少年的读后感
夜里在接孩子的间隙,我打开车里的灯,翻阅林清玄的散文集,看到《白雪少年》一篇时,禁不住为林清玄的恬淡和蕴藉所沉醉。他笔下的故事似乎可以放在任何一个人的身上,平常的不能再平常,文章就是写成年以后翻阅少年时候的旧字典,从中看到一张泡泡糖的糖纸,以此而生发出的回忆和思索,而在思索的过程中,他把生命中的温暖和爱做为最温馨的底色,简笔勾勒出一幅童年往事的意趣,大笔写意出一幅恢弘人生的画卷。
文章确乎不需要定法,思维的逻辑虽可跳跃,但伏脉依旧是需要暗合的。写作的过程就宛如给一个陌生的人讲故事,有些事不能以为自己都懂了就不着一字,不能以为别人啥都不懂而啰里啰嗦。贵在一个恰到好处,贵在一个意蕴悠长。开头的一段文字是写重见天日的字典,把一个大的时空和事件的起始交代得很清楚,不用太多笔墨,但也不使主角的出现太感突兀。这种文字的铺垫,让读者自然地进入一种作者所营造的时空,为以下文字的展开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而后的六段文字,把孩童时期关于泡泡糖的故事描写得既生动活泼,又充满时代的风情,儿童的天真,父母的慈爱,家庭的贫苦和欢愉,都随着故事的展开让读者产生深深的嵌入感,仿佛自己就是当时的作者,而作者就是当时的自己。
在收起对往事的回忆之后,作者用一种发散式的思维考虑关于糖纸这个具体而微的事物,考虑所有的童年回忆的碎片,似乎都可以承载那遥远的回忆,而回忆里莫不有母亲的爱在其中。在写这个过程中,作者运用了一个很妙的比喻,他把具体的东西比作红花,而把历史的背景比作草原。这本身就是极贴切和美丽的,然而更妙的是作者以后的笔触发散开来,再把这个比喻扩大化,成为一个意象群。让读者的视野陡然开阔起来,更容易睹物思人,由此及彼地想到自己的童年往事,这往往能产生巨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林清玄的文笔恬淡冲和,是那种洗尽铅华呈素姿的美,是那种历尽沧桑终不改的纯。读他的文字,并不感到他在向你宣扬什么,也感觉不到他在向你讲经布道。他,只是讲着自己的故事,说着自己内心的爱与希冀。你听或者不听,他都在风中低吟浅唱,默默独行。
白雪少年,是贫苦孩子的一个小萝卜花的清梦。白雪少年,是一个爱与爱交融的家庭的一段往事。或许作为读者的你我也会有夹在书里的小纸片,或者也会有放在盒子里的小飞机。但是那又是由谁保管着呢?我记得母亲对我说,我小时候的小衣服她还存着一些,许多年来一直觉得母亲或许是老了,或许是怀旧。但当我深深体味林清玄先生的《白雪少年》时,母亲的爱漫过了我感情的堤岸,让我不禁泪淙淙了。
白雪少年,白雪少年,我们都曾经纯真过,我们都曾经是父母手心里的宝。但愿在这污浊的尘世间,我们依旧能秉持我们的纯真,我们依旧能够生发我们的温情。虔诚的爱,不是低下高贵的头颅,而是放开愚钝的我慢。
我写完这篇文章的时候,女儿在她的小床上睡着了,满屋子的画报,书籍。她,懂得珍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