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勇气》读后感1000字-我尊重他吗
家有七岁小儿。在对孩子未来的畅想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希望他能够幸福。幸福应该是件很简单的事情吧?回顾自己的生活,特别是翻过《幸福的勇气》后,不得不承认幸福并非易事。获得幸福是需要勇气的。
《幸福的勇气》是继《被讨厌的勇气》后,岸见一郎、古贺史健阐述阿德勒哲学的第二本书。本书继续沿用上一本的风格,以对话方式,在青年与哲人的一问一答之间,结合青年的教育实践困惑,引导读者思考如何获得幸福。划分自己的课题和他人的课题,平等尊重地看待他人,接受不完美,自我认同,主动信赖,主动去爱,从自我中解放出来,实现自立,在真正意义上接纳世界,最终体会到幸福(共同体感觉)。这看似简单的几句话,真要做起来,何其艰难。我们大多数人在意他人评价,无法遵从内心;担心背叛,不敢信赖;害怕伤害,不能全心全意去爱。这本书中犀利地指出隐藏在行为背后的深层次心理动机,特别是问题儿童的问题行为。此外,指明了教育的目的,让我这位在育儿道路上精疲力竭的妈妈萌发了不少感悟。
周四晚从托班接到小儿,得知其未完成大部分作业。待十点,由于第一遍课文读得磕磕绊绊,要求再来一遍,他不乐意,陷入僵局。僵持了半小时后,放弃作业,让去睡觉,他亦不同意。换成他爹,两三分钟过后,娃哭得一塌糊涂。娘亲再上,终于在十一点十分完成。
第二天早六点起床后,坐在沙发上发呆时,想起了《幸福的勇气》。初次接触了阿德勒哲学的青年满怀希望地辞去图书馆的工作,成为了一名教师,奉行不批评不表扬的观点实践教育(平等尊重地看待他人),却陷入困局。就像我自己,本着尊重孩子、不打骂的原则,但常常沮丧于温和的词语没有力量。
书中哲人指出教育的目的是自立,给青年开出名为尊重的药方。自立的入口是尊重。尊重就是实事求是地看待一个人并认识到其独特个性的能力;尊重就是要努力地使对方能成为和发展自己;尊重就是不能强迫,要关心他人兴趣。
我,真正尊重孩子吗?
回顾那天,老师发了数学小测试表扬名单,娃榜上无名。尽管我装作云淡清风地看着测试单,努力摆出温和的样子,轻声询问他为什么会犯错,但实际上,面上无光,沉浸在自己的情绪中。他唠叨过那天在校被催着快点!快点!赶作业,喘不过气来;围棋变成了一个半小时的写字课,太累。至于数学小测试成绩,虽只字未提,但真不在意吗?
思索过后,点了孩子喜欢的外卖早餐。在他起床后,给了个大大的拥抱。晚上临睡前:妈妈,告诉你一件事情,我既开心又担心。
什么事情?
开心是因为语文、数学又测试了(有机会证明自己);担心是怕考得不好。
《幸福的勇气》中,提倡用他人的眼睛去看,用他人的耳朵去听,用他人的心去感受,从而要实事求是地尊重那个五分钟都安静不下来的孩子、那个痴迷游戏的孩子、那个粗心做错题的孩子、那个喜欢和你顶嘴的孩子。通过尊重这个入口,在孩子自立后,他会学会自己做出恰当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