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翻译 作文 读后感作文 选读推荐 观《藏谜》有感

观《藏谜》有感

选读推荐   2025-02-14

  还是在锦城艺术宫,还是杨丽萍的大作。三年前在同样的观众席看过《云南印象》,现在是《藏谜》,未知的盛宴。舞台上是巨大的转经筒,旋转得有酥油味,像是从拉萨搬来,游遍全国,搁在舞台上,散尽最贴近天堂的阳光。坐着慢慢看,引老携少各路观众,成都人爱看歌舞剧。那西藏,像陌生又熟悉的邻居,喜马拉雅的雄伟,高山仰止,再是横断山脉,随林海陡降,坠落于蜀如此杰出的地理连脉,像两个性格截然不同却相互包容的伙伴,相互唤醒彼此深藏的潜质,衬托相互的美好。

  又想远了,已经开演,第一幕《朝圣》。

  你是否有过一种不可言说的心潮澎湃,是否曾经只应感观的牵动而萌生泪的喷涌之情?是否曾经有过不由自主的心灵叩拜?是否还有过瞠目结舌的感动、警戒和防范的瓦解清融?几乎痛哭,看着藏族演员模拟大昭寺外磕长头的画面。信仰的伟大和厚重,我这种无神论者是无法体察的。所以,不能瞻仰神山,不能膜拜圣湖,不能呢喃可以依偎一生一世的六字真言。所以,渺小卑微世俗和虚无成了嘲笑和奚落。人总是自作自受,我总是心灵自虐。

  从前小学去西藏的旅程,摸着贴身戴了五六年的藏式串挂的彩线早已松散的护身天珠,唤起以往的流年如水的低回回音。

  朝圣的人生是恶劣生存环境的救赎。一路到拉萨,三步一磕,虔诚地吟哦佛经,你看不见跪在歧路上脊髓里锥心刺骨的痛,看不见由于饥渴和缺氧的折磨,看不见死神执着镰刀尾随朝圣者一路而去。在西藏的时候,只记得他们黑黝黝而绝无阴影的笑颜,只记得手摇转经筒的恬静。

  似乎有了信仰,对于曾有的伤疤,人们可以幸运地变得很健忘。

  中间很自然地以老阿妈的朝圣之旅为线索,特意安排一段杨丽萍的独舞。她是以荷花度母的形象出现,在风雪途中表现神人奇缘的传说。观众当然是兴奋的,舞台上的杨丽萍是美的怒放。纤细而窈窕,舞蹈总使青春驻留。那样的来自人的骨架的柔韧和圆润,可谓惊艳。上次看《云南印象》,记得后面也有她的独舞,巨大的灯柱使她腾飞的美落成黑幕上面候鸟的影子,肩胛至指尖的扭转颤动,轻灵得恰似精灵。

  第二幕关于生产劳作,牦牛舞、赛装,是藏族人民生活的剪影,只是料想不到,现实的生活上舞台也是那样五彩斑斓。记得,去西藏的时候,到了拉萨,一路向东行, 还是觉得观赏的表演比真切所闻所见的生活逊色多了。不过心里不再像看第一幕时难受,剧场里制造的高原气息永远不会让内心空虚。

  三幕轮回,死和超生,涅槃和极乐,永远生生不息。藏传佛教的核心,化身成舞台绝佳的诠释。因为笃信轮回,所以对今生的苦楚无所畏惧;因为笃信轮回,所以处处行善;因为笃信轮回,所以毅然坚决地拥有灵魂的归宿。这样的信仰,使得游牧民族有着恒定的归属感,也是内心的归宿,点染开高原独特的文化奇彩。也是这样的坚定的信仰,成就低地人们心中陌生、奇异又瑰丽的谜。由彼及己,洞察生死的不惧,是否也是赤子之心?缅怀从前的纯真,是否也是由于虚无的自我沉沦?

  所谓谜,即是问不能答,问不可答。今夜,我问得太多。好奇被唤醒,溢开点点使人复苏的藏香味。突然想运用一个慎重的词:重生。有种感叹,一出歌舞剧,让我从冬天里活过来。夜总是缄默,我也总是垂头睡去,收尾。

点击显示
标签: 读后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mip.zidianfy.com/zdfyzw-1344691/
选读推荐推荐
热门选读推荐推荐
  • 古诗文
  • 外国名著
  • 选读推荐
  • 观后感
  • 小学生读后感
  • 初中读后感
  • 高中读后感
  • 读书笔记
  • 读书心得
  • 其他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