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特导读》读书笔记及感悟1000字
《萨特导读》读书笔记及感悟1000字:
上周读完一本小书《把世界的重量担在肩上:萨特导读》,作者罗伯特·贝纳斯科尼,全书只有不到6万字,用时4小时整,读得挺慢。萨特部分文字比较难懂,但无疑非常有力量。
《把世界的重量担在肩上》共分10个章节,每章节开头会引用一大段萨特作品,然后进行解读,解读比原文容易理解很多,所以对于读懂萨特非常有帮助。
这10个章节既涵盖了萨特经典作品,又涵盖了其主要哲学观点,同时也体现了萨特哲学生命的连续与成长。
之前在通读哲学史时得到的「萨特印象」,停留在几个关键词——存在先于本质,他人即地狱,选择、自由与责任等,以及他和波伏娃之间冲破世俗却堪称永恒的爱情。
作为一个对自由有执念的人,我对萨特无疑有着更大兴趣。要系统了解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哲学家,就要通读他的作品。
萨特为人诟病的两点,是他在哲学上的反复和夸大。他经常在后面的作品中推翻自己之前坚持的观点,也经常用一些“爆款句子”去抓众人眼球,比如,“德军占领期间是我们最自由的时候。”
但是,我非常欣赏萨特的恰恰是这两点。
先说夸大。萨特搞宣传很有一套,他知道读者爱看什么,他知道如何把众人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这有什么不好吗?作为一个有哲学诉求甚至是政治诉求者,只有懂得如何赢得目光,才能更好地将自己的观念推而广之。一个人空有旷古烁今、变革社会大想法,如果没人理会,等于没有。
萨特所阐释的存在主义,对于二战后陷入颓废、悲观、茫然的人类思想来说,无异于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没点流量意识,这怎么办得到。
而反复意味着终身成长。只有不断进化之人才拥有反复的特质。萨特的反复,不是无常善变,而是有明确思想演化路线。我们举一个例子具体聊聊。
“为了解答有关政治正义的问题,萨特开始学习历史、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到1952年底,他最终确定了自己的立场,那就是维护共产党,为此他的写作风格变得跟以前截然不同。”
1952年,萨特47岁。他在40多岁才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然后花几年时间深入理解、研究并运用它。马克思主义大大影响了萨特后来的哲学观。
40多岁的萨特,依然在学习新东西,分辨好东西。不管其政治哲学理念是该褒奖还是被贬斥,这种为解问题、解困惑而终身读书、终身学习的行为,值得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