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钝感力》读后感2500字
《钝感力》读后感2500字:
大家想到天蝎座,除了想到“腹黑”,就会想到敏感。虽然并不迷信星座,但身边的天蝎大概都是极其敏感的人。敏感是个中性词,但在我身上,太过于懂得察言观色,在人际交往中对周围人的情绪锱铢必较,是觉得不开心的罪魁祸首。
两年前还在公司上班,因为工作的事常常不开心,对所管辖的负责人由于年龄和社会经验造成的障碍,常常觉得委屈,几次与上下级都造成冲突,甚至好几次在领导办公室掉眼泪。
坐在我旁边的A同事比我大四岁,是和我完全相反的人。他长得矮小,眼镜总是滑倒鼻梁,给人一种很好欺负的感觉。对所有领导的指责,回答都是“是是是,好的,好的,好的,X总”“是,好的,好的,XX姐。”“是,是,是,马上给您。”
他声音很小,很轻,感觉唯唯诺诺,并总是在同样的问题被领导呵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感觉他的惟命是从与领导的碎碎念,这些一唱一和无条件地附和,全然是默契的戏码,觉得这个男人没出息。
每次被骂完回到座位上又若无其事地把眼镜推上鼻梁,从不抱怨,继续做方案,好似什么都没有发生。而我这样的人,经常下班以后还在想工作的问题,很难把工作和生活分开,以至于辞职后在自由职业后的两年,一直在想,自己是不是有职场社交障碍,真真是个不能够上班的人。
在职场中经得起打击还真是一种生存的能力。我的A同事,每次被领导斥责,以我现在猜测,一定大部分时候都左耳进右耳出,低头的那几分钟也避免了一场更大的炮轰。打完卡下班骑着动车回家的路上,一定在想媳妇几点下班,今晚要吃什么。回到家做饭,看综艺,把工作中所有的烦恼都丢在了回家的风中。
我想A在工作时的血液一定比我畅通得多,当然他在那个行业中的耐力也比我坚毅得多,而这种畅通和坚毅就来源于渡边淳一所提出的“钝感力”。
总说男孩要有比女生有更多承受得住打击的能力,但我身边的不少女孩做得比我好太多,这种钝感力,让他们下班之后每一天都比我拥有更多的快乐。上高中的时候,到高考冲刺的最后半年,因为分心和压力,成绩掉到了年级30名以后,越是担心越是表现糟糕。后来被班主任约谈,他说的话还记忆犹新。
“你现在的神经绷得太紧了,就像一根橡皮筋太过用力,有可能会断掉,不如放松一点,给自己一个喘息的机会,重新积蓄力量,才能弹得更远。”
虽然当年还是没能做到,但想来,“卧薪尝胆”“厚积薄发”与“钝感力”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钝感力”就是当年父母和家长口中的“高情商”和“好心态”。偶尔可以不那么关注敏感的神经,对工作和学习的压力和波动看开一点,放松一些,说不定会有更好的表现,也会拥有更多快乐。渡边淳一在《钝感力》中提到睡眠能力是人类快乐和健康的源泉。而我真的认为,睡眠真真是一种能力。因为职业的缘故,现在几乎每天下课回到住处已是零点。有时候讲课讲得兴奋,躺在床上还会把课堂上的内容和激情回顾一遍,想完之后更是兴奋,等到入睡已是大半夜。
因为刚换住处,新住的地方全是上班族,作息相反。大院门口是一家XX生物公司,在我看来完全就是传销组织。每天早上8点一过,一群大爷大妈集结,拿着话筒齐声喊口号,“身体健康!万事如意!XX产品好,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虽然门窗全锁,但每天在这样放炮一样的洗脑口号中愤怒地醒来就再也无法安心入睡,动弹不了,如同死了一样。你们每日发朋友圈打卡咖啡“又是元气满满的一天!”而我都是“又是咖啡续命的一天,人间不值得。”所以常羡慕办公室里的物理老师,每次连上6个小时,回去倒头就睡,两个小时后又元气满满继续来上晚课。
想想在台湾上学时对床每日打呼的猪头妹,那些个半夜爬起来丢开耳塞用怨咒盯着她的夜晚,其实心里都羡慕宿舍里的其他女孩。哪有人想失眠,我也想倒下就睡,完全把呼声当作摇篮曲。
要说到睡眠的钝感力,我爸是高手中的高手。偶尔喝了酒回家,一定径直走到房间倒头就睡,全然不给我妈爆炸的机会。那样沉的睡眠,可能小区着火都醒不了。第二天买些好菜,说点好话,又避免了一场爆发。有次回家,才进院子,突然听到悠长又延绵的吼声,吓得站在门口不敢动弹,以为家里的两只狗作妖长鸣,后来慢慢挪到客厅才发现,是我爸的呼噜声。
睡眠中有钝感力的人,因为睡得足,所以情绪比睡不好的人好得多,因为能睡觉,所以也比失眠的人更健康和热爱这个世界吧。没有什么是睡觉解决不了的事,如果7小时不够,那就睡7.5小时吧。动物世界里,要想生存必需随时保持警惕,否则可能会被潜伏的天敌吃掉。如今的时代,出差,旅游,随时奔波和动荡的生活,若没有钝感力支撑下的生存适应能力,就会被生活和社会的浪潮吞噬。
间隔年时候认识的日本人都很有意思,和朋友在一起可以疯上天,独自时又永远有事可做。他们喜欢买两厢二手车,把后座拿掉改成房车,一个人开着车穿过沙漠和大海,穿过城市和村庄,开过一个袋鼠国的对角线。还遇到过骑着自行车穿越澳大利亚的日本人,他们的生存能力和作死精神实在令人敬佩。
B君来自冲绳岛,比我小两岁,是个礼貌又有距离的男孩子。因为从小生活在海边,所以每次工作完都会开着车先去海边冲浪两小时再回家做饭,有时候看到他一个人坐在院子里拨弄腿上和手上的伤,会给他拿点药,他每次都说并无大碍。也从不见他因为身上的伤而停止每日固定的活动或工作请假,也暗自观察发现,他身上的皮肉伤好得极快。
那些经常受小伤很少特别关注的人总比受一点小伤就去看医生的人自愈能力好得多,也就是为什么在乡下长大的孩子,滚过泥地,把母猪赶上树,天天从这一村跑到那一村上房揭瓦的调皮蛋,要比那些城里从小被保护在温室里的孩子的命更硬,还很少生病的原因。因为吃过的细菌比你全家加起来的还多,免疫力自然好得多。
可见身体的钝感力对于生存有多么重要的意义。虽对于人际交往和睡眠的钝感力仍有很长的课要修,但对于适应环境的技能觉得自己掌握得不错。这也是为什么从高中开始独自旅行到现在,一个人出行很少被父母阻拦,因为总可以无缝链接新城市,用最短的时间像当地人一样生活。
人际交往中我常常“生病”,有“习惯性嫌弃症”,但对于生活还是能保持自律和基本的紧紧有条。有选择的时候一定要选可承受范围内最好的,没有选择时,最糟糕的也能全盘接受。
所以我常被视为一个邪恶的蛊惑者,经常与学生描述外面的世界,鼓动他们一有机会就尽量跳出舒适圈,跳出父母温柔的怀抱,快乐地接受人间的摧残。但前提是,一定要具备谋生的技能,而知识能让你变得更强大,在摧残中获得的钝感力可以让你更温柔的感受这个美好又遗憾的世界。
不管身处怎样的环境,走到怎样的世界,只有具备好的环境适应能力,才能让自己饱满和挺拔地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