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教》读书笔记:方法对了,孩子就优秀了
如何才能把话说到孩子心里去,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结束父母与孩子的冲突对抗,是众多家长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理孩子的内在,察觉自己的姿态,不是高高在上,不是口是心非,是你与孩子的沟通最真诚的开始。
单亲少年:
单亲的孩子,也是辛苦的。若是孩子能够符合主流价值——一般而言是功课表现,青春期就会少出现状况:若是无法符合主流价值,情绪又无法被人理解的话,状况就比较多。
思考:如何应对顶撞老师的孩子?
立场:不是把自己当教育者,而是只是一个陪伴的人!
接纳:先同理孩子的内在,再导入规则讨论,让孩子学会负责任。
每当提到孩子叛逆,我都会想到自己的成长历程,因此我也邀请父母联系自己的经历,这样便容易同理孩子,教育也会变得比较简单了!
我深知一位父亲缺席的孩子心理里面有多压抑。这些情绪常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尤其是一个背负自我与家人期待的男孩,可能也不允许自己难过,因为要表现得更坚强。
孩子被指责,显然会有所回应。我常告诉父母要给予孩子响应的空间,不要一味指导孩子!
选择对的时机进行教育,才不会白费力气。
让母亲同理孩子的感受,也要同理母亲的感受,母亲才会感到被支持。
让孩子接收到支持信息
和孩子沟通的时候,我常邀请大人检视自己内在的状态,若是能达到平静,则是最好的沟通姿态。
多年来带孩子的经验,让我深知陪伴孩子成长要看成长的脉络,不应局限在孩子一时的表现。
3.当孩子未履行承诺时,我既想关心他的状况,又不想咄咄逼人,只是进行简单的关心与询问。因为孩子一旦违法承诺,内心往往复杂而敏感,一则内在潜藏着对自己的批判,一则又想在师长面前维持尊严。
4.我体会了教育者的信念:每个人的内在都有一份“善、美、真”。教育的重点不止是教育孩子要如此,而是如何启发的本性。有时候教育者的急切,反而打压了孩子的本性。
5.在教育的过程中,我很少讲求策略,也避免给予任何暗示。对我而言,暗示如同暧昧沟通。只有诚恳直接的沟通,才能表达我的信息。因为我一直以为,教育者本身就是策略的一部分,言行一致的表现,便是最好的教育策略。
6.有一段时间,我常带着孩子读书,我的目标从来不是眼前的成绩,但是很多家长误解我的目标。设想一个孩子,能接触到自我的价值,体验到爱人与被爱,认识到自己是自由的个体,认为生命是有意义的,愿意为自己负责,又何需担心孩子的功课呢?
避免以爱的名义等价交换
其实,孩子的执着是一种意志力的展现,大人若能将此资源引导至好的方向,便会看见孩子的成长。
爱是无价的,也是无法衡量的,是一种天生的本性和需求,因此大人千万不要用“爱”与“”“不爱”要挟孩子,那会适得其反。
千万不能以满足期待的方式证明爱
说道理就是把观点灌输给孩子。要注意的是,父母给孩子讲道理时要简洁不啰嗦是最好的状态。
当孩子处于失落与愤怒的情绪中时,进行说教,孩子很难听进去。
怎样让孩子了解爱,并且感受到自己被爱,让他明白期待失落与爱的关系。例如,妈妈平时已经给你很多零花钱,这次不给你,并不代表她不爱你,妈妈没有给你钱,读书笔记是没有满足你的期待,但并不是不爱你,“爱”和“期待”并不一样,并不是期待被满足,就是被爱了,也不是期待未被满足,就是不被爱。
一般人们为了表示爱孩子,去满足孩子的期待,往往是宠孩子而不自知。不要把满足期待当做是对孩子的爱。
再多一点耐心也无妨
小孩和大人都是人,都同样需要给予爱,需要时间消化一切。
爱与期待不同,你的期待失落了,并不代表你不被爱。
滋养人的内在情感,让一个人更有价值、意义、自由、懂得爱与接纳,这是我常看重的目标。
一个渴求爱的心灵,常常透过外在的事件去证明知己是否值得被爱。我看见的目标不是解决眼前的问题,而是如何从心灵给予力量。
即使头脑知道自己被爱着,心里时时涌出各种情绪,也会被不确定的心绪骚扰者,不断以各种图像与事件冲击、质疑着爱的本质,我常常告诉自己,我不需要多做些什么,只要不被孩子的情绪影响,只需要稳定地站在那里,让孩子感受到一份安定的力量,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