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令十字街84号读书笔记(精选)
上周在经常收听的一个节目里听闻这个地名,也是它第一次出现在我的生命里。作者提到它被奉为爱书人的“圣经”,让我这个最近突然爱上读书的人儿倍感亲近,马上加入到我的书架。挑了个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开始翻看,开始感受上个世纪发生在爱书人与书店店员真挚的书信情。
194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住在美国的海莲·汉芙开始给大西洋彼岸的马克斯与科恩书店写信求购书籍,管理员弗兰克·德尔,这个彬彬有礼的英国绅士为她找寻并邮寄所需书籍。这本来只是一种较为原始的商业贸易行为,令人震撼的是他们之间的书信联系持续了20年之久,并建立了真诚而深厚的情谊。
海莲·汉芙这个33岁的姑娘文笔幽默,书信里尽显她的睿智和俏皮,让读者忍不住要爱上这么个可人儿。“春意渐浓,我想读点儿情诗。别给我寄济慈或雪莱!我要那款款深情而不是口沫横飞的。怀亚特还是琼森或谁的,该寄什么给我,你自己动点儿脑筋!”“行啦,别老坐着,快去把它找出来!真搞不懂你们是怎么做生意的!”只需几句话,撒娇可爱跃然纸上。
在20世纪50年代,战后的英国食物供给实行配给制,慷慨大方的海莲·汉芙给书店店员们寄去了烤肉火腿和鸡蛋,这些食物给大洋彼岸的人们带去更多的是心灵的慰藉。弗兰克和妻子诺拉及其他店员也纷纷回信表示感谢,开始了更频繁的书信联系。二十年间,保持与书店店员书信来往,成了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汉芙几次犹豫要去英国,却因手头拮据而未能如愿,直至1969年,她收到了德尔的死讯,这让她悲痛不已。由此便把这二十年来存下的信件整理成书,也纪念下人心在二十年书籍时光中的一场奇遇。
海莲·汉芙给正在伦敦旅游的友人的信中写道“卖这些好书给我的那个好心人已在几个月前去世了,书店老板马克斯先生也已经不在人间。但是,书店还在那儿,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她良多……”。对于这样一个给予她精神食粮的书店,的确是值得献上一吻。如果有幸去一趟查令十字街,也请代我们献上一吻。
不得不提的是,本书的中文翻译者陈建铭先生,他高超的翻译水平绝对为此书增光添彩,既完美的表达作者的原意,字里行间还融合了中国文化,读来颇为生动有趣。其中一段海莲·汉芙因为牙齿问题而没能去到英国这样写到“好几个月前,我发现牙齿一颗接一颗全坏光了,我要么乖乖装上牙套,要不然就得全部拔光!因为还不想当个无齿之徒,我最后还是决定装牙套。可是诊疗费简直是天文数字!看来伊丽莎白只好在我没来的情况下登基了,我呢,今后几年里也只能留在这里看着我的牙齿一一加冕了。”
他在后记里谈到:“一旦交流变得太有效率,不再需要翘首引颈、两两相望,某些情意也将因而迅速贬值而不被察觉”。深以为然,在这个邮箱、QQ、微信、微博各种社交APP盛行的年代,没有车马慢书信慢,没有了句句寻思、字字落笔的过程,也没有了盼望收信和认真回信时想着对方读信的情绪,总觉得缺失了许多美好。我们之所以对海莲·汉芙和弗兰克·德尔的友谊心生欢喜,大概也是因为现实生活中再难觅如此真挚情缘。
认识这本书是因为喜欢的偶像,他的剧里有这一本书,同时也是他在现实生活中推荐的书之一。了解到之后我便将其放进了我的书单里,终于轮到它,我又将其读完了,现在我便写下我的感受。
读书之前未做多少了解,在书单里面,我就只是读,这是一直以来的习惯。我不愿失去那种新鲜感,我喜欢的是那种一开始的素不相识到整个的得到它,这之后如果迷上了我再去更多更深的去感悟它,接着便是彻底的爱了。海莲将她向查令十字街84号的旧书店买书的过程中,和店员弗兰克之间的通信收录起来,成为了这一本书。阅读的时候可以感觉到内容的真切,因为这都是真实信件。他们购书的信件一开始是严肃的,带着对陌生人的尊重。来往的久了之后,变得熟络起来,海莲还会送一些生活补给寄给他们。接着信中不再只有购书之类,他们会聊聊家常,就像老朋友一样。真挚的情感在随着时间流露无疑,但是持续了20年的书信却是突然结束。阴差阳错,她仍旧没有踏上英国这片土地,没有亲自见一见与她通信长达二十年的书店老板。她对于这个书店的唯一印象只有玛克辛在信中的描述:书店里混着木香和霉味,门口的老绅士对他问好,书架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籍。遗憾徜徉在心中海莲在弗兰克去世之后不忍心让些珍贵的书信永远藏在书桌抽屉里,经弗兰克家人的同意,出版出来流传世间。我才幸能看见这番情谊。
我看过很多解读,有把这份情谊理解为爱情的。但我认为这决不是爱情,人世间有很多感情,不止于爱情这一种,它们是可以理解,可以感受,但却无法叙述的。很多这种感情都只能归于知己。我至今认为知己是人世间最高贵的,它是情感的至极。士为知己者死,是一种至死不渝。
初读发现是书信的格式,未觉格式有何紧要,影响到我的阅读是没那么轻易的。途中却想到,写信呀,现在是稀了。几秒钟能收到的答复,那时候要按日子算好几个,这两者之间是决不相同的。我寻着,在哪儿呢?之前读王小波和李银河时,叹息着向往去了却未有去是思考的想法。我沉吟着,那一晚我没有继续看下去,我就在想。我或许是想到了,因为更久,所以它们不同。等待答复的过程时漫长的。从寄出到收到的时间里,承载的是两个人的期盼,它们交织着。期待着,所以牢记着,甚至是久书终得的惊喜。岁深月久了,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那便是爱了。决异于短暂的热烈,如今短暂的时间,压缩的情感。
《查令十字街84号》能算是爱书人的圣经,查令十字街84号便是爱书人的圣地,心向往之。
如果你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号,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它良多。